王成祥特稿:心灵的震撼 |
|||
——读王成祥纪实文学《无底的暗洞》 |
|||
煤炭资讯网 | 2009-1-17 8:43:42一事一议 | ||
王成祥《无底的暗洞》一文在《中国作家》刊登了。偶然的机会让我看过这篇文章的草稿,但当拿到崭新的2009年第一期《中国作家》后再次阅读,心里仍然有着不小的震撼。 我是在煤矿长大的,经常爬在阳台看着一列列满载煤炭远去的火车驶向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车头喷出白白蒸汽留下的长龙,和在阳光下闪着光彩的煤块是我儿时深刻的记忆。我也从小就经常到图书室阅览矿上订阅的各种煤炭新闻报纸和杂志,所以并不像许多人那样对煤矿、对煤炭、对矿工生活一无所知。由此产生出现今社会上有些人对煤矿偏见的认识十分的不忿。 与我的许多同学聊天时,在他们心目中,煤矿就是远离城市、远离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低矮阴暗矿洞以及周边胡乱搭建的一些歪歪斜斜的毛毡房,对矿工工作环境的认识仅限于电视新闻上偶尔闪过的呲着一口白牙满脸灰黑看不出模样的糟踏像。我这并不是夸张,现如今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认识只是狭隘过时而已。我家相册里有张我爸刚升井时的相片就是这种样子,可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了,那张相片的“年龄”甚至比我还要大。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迅猛发展,现代化的采掘设备让煤矿已经大变了样:下井坐着“公交车”,在井下操作的是全自动化的综采、综掘设备,升井洗的是桑拿,生活区更是花园般优美而整洁,现在的矿工走在路上,经常挂的是张张笑脸。那么为何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我国煤矿还是数十甚至上百年前的样子,我们的煤矿工人还是在简陋恶劣的生产环境下采煤呢?我想有两点原因:一是煤炭系统的宣传不到位;其次就是屡屡出事故被媒体曝光的小煤窑让人先入为主了。 我们来看以下对比:我国是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煤炭为整个国家输送70%的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完全称得上是国家的固体血液,而石油天然气加在一起还占不到国家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的30%;我国有着世界最大的煤矿,却没有世界能排上号的油矿和气田;我国的煤炭产量世界第一,石油却需年年进口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用油的需要。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对国家的贡献,煤炭要远远大于石油与天然气。而与此相反的是,鼎鼎大名的大庆中原油田被普遍认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功臣(我这里并没有贬低大庆中原油田为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作用),而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煤矿却始终同脏乱差、和矿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了名副其实的反面教材!高下之别,对比明显,一眼就可辨别。而谁又知道我国国有大矿的事故率早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神华的神东公司实现了产亿吨煤的零死亡记录,他们到被誉为世界产煤先进国家——澳大利亚参观学习,竟然观看的是神东自己的安全专题片,在上个世纪50-90年代,为国民经济在恢复发展期做出重大贡献的铜川矿务局,依靠科技、依靠人本管理,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连续实现了由零开始从零结束的安全奋斗目标,他们提倡矿工要“体面生活,快乐工作”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而近几年来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煤窑开采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违章蛮干,导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淡化了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煤炭系统抹了黑。此时此刻,煤炭系统是该路见不平一声吼、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了。而这样的吼声我之前没有“听”到过,《无底的暗洞》推出,并能发表在中国文学界最高刊物上,是很有它的代表性和时代特征。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也披露了它存在的深层社会、体制问题。《无底的暗洞》已经不仅仅是为煤炭人委屈而吼,其内涵、深度与高度,反映了煤炭人对煤炭产业发展,理论思考从未停歇。可以说《无底的暗洞》是近年来中国煤炭界厚积薄发的成果。 报告文学的特点是具有批判性的,所以《无底的暗洞》在选材上选择了煤炭系统“顽疾”——小煤窑来作为主题。开篇就激烈的诉说了其巨大危害,表明了作者的好恶。非法小煤窑是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关闭的对象,整顿了这许多年,效果如何?报端常现的事故通报就是回应。显然,国家的一纸文件在这里作用十分有限。以国家之权威,尚且不能尽效,这里面自然是有许多不能诉说的沟沟回回。最近又听说山西有个省长因为小煤窑乱挖造成重大溃坝大事故而引咎辞职了。而小煤窑的生命力的顽强度到底有多大,由此可见一般。小煤窑治理是困难的,然而是否真的束手无策呢?“不见得!”王成祥作为长期“潜伏”在煤矿基层的记者,以他对煤炭行业的熟悉、对煤炭事业的执着,用他的笔发出了这样的铿锵声音。 全文通读《无底的暗洞》,王成祥的这篇报告文学在文学方面并不出采。文字朴素,且有报告文学中一个需要尽量规避的弱点,即报告大于文学。而它的素材堆砌是相当多的,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却也瑕不掩瑜。因为一篇好的报告文学除了文笔外,最重要的还须要有思想。《无底的暗洞》的巨大意义,在于它猛生生的为我们揭开了煤炭系统的“黑洞”,并将之毫不掩饰的暴晒在了阳光之下。这个“黑洞”用老子的一句名言就可说的清楚: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细者,政府公关也,易者,收买农民尔。以其细者为伞,易者为衣,而将自己紧紧包裹,如同锲科夫笔下的套中人,看似严密,其实一戳就破。仅此而已。 说起来简单。但细究之,却非如此。黑洞者,社会经验深厚者,略思便可知其为何,而为何所见报道不是失声便是仅触毛皮而不敢深究。乃缺乏胆气而已。此种文章,在于揭露黑暗,作为一个在煤炭系统中求生活的人,没有过人的正义与胆气,是不会冒着砸饭碗的危险强出头的。在此,我想到了前一阵子因为披露“三鹿”毒奶粉而站在风口浪尖的另外一位记者——简光洲。据说,简光洲报道完“三鹿”后紧张的几天失眠睡不着觉。我不知道王成祥是否也是如此。但感于揭露社会阴暗面,他们都可称得上是无畏之勇士。 或许,这篇文章现在的影响很小,不及简光洲的“三鹿”。只是人们对民生的关注度大小而已。而我看来,在如今资源日益短缺的时代,作为煤炭储藏和开采大国,中国人对煤的关注度注定是要升温的。《无底的暗洞》必定产生作用。它的地位也会被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