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以质为擎 破浪前行 | |||
2025/6/7 11:29:11通讯特写 | |||
“煤质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产量再高也是空谈。”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矿长张朋的话语掷地有声。2025年,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与繁重生产任务的双重考验,姚桥煤矿锚定“以质补量、以质提效”目标,将“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深植于每一条巷道、每一台设备、每一名职工心中,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逐风破浪、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煤质革命新时代答卷。
在“地质迷宫”中破局突围
“断层多、夹矸厚、仰采角度大……今年的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的就像迷宫,稍有不慎,煤质指标就会亮红灯。”在姚桥煤矿指挥调度指挥中心,生产技术科科长王甲稳指着电子屏上的采掘平面图介绍道。2025年,姚桥煤矿将回采8715、8708等6个工作面,这6个工作面中断层累计超40条,最大落差达8.5米,其中4个工作面需穿越落差超5米的断层,2个工作面夹矸厚度达3米以上,地质条件之复杂为近年之最。“这些‘拦路虎’将会直接导致原煤灰分升高。”王甲稳深深地叹了口气。
如何破局突围?姚桥煤矿的答案清晰且坚定:科学预判,精准施策。
地质测量科科长伊海哲告诉笔者,每月20日前,科室会发布下月煤质预测报告,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动态调整高低灰分煤层配采方案。“比如8715工作面过断层时,我们提前测算破矸量,并严格控制放煤高度,做到‘见矸就关’,尽量控制煤炭中的矸石进入量。”伊海哲说。
“我们每周至少开展两次煤厚探测,遇到复杂地段还要加密频次。”在7727工作面,采煤二队主管技术员庞忠义手持风煤钻,正对煤层进行钻探。庞忠义告诉笔者,通过实时钻探掌握层位和煤厚,以便及时进行层位调整,确保灰分指标稳定在可控范围内。
在刚性考核中压实责任
“过去总觉得多出煤才是硬道理,现在大伙儿都明白,煤质不达标,产量也得跟着打折!”采煤一队队长韩勇笑着说,“技术科给我们定了灰分指标,超过了就扣产量。大伙儿宁可少出煤,也要保煤质!”
这种观念的转变,源于姚桥煤矿推行的“煤质刚性考核”机制。
该矿生产副矿长张二超坦言:“煤质管理不是某个部门的事,必须人人肩上有担子。”2025年,姚桥煤矿将煤质指标层层分解,从矿领导到区队、班组、个人,形成四级责任网络。各采煤队每班设置专职煤质验收员,调度室通过视频监控实时追踪煤流系统,生产技术科每日早会通报煤质数据……“调度大屏上还开了煤质专栏,实时滚动播放各工作面煤质情况。”张二超指着指挥调度指挥中心一侧的显示屏说道。“现在放煤工操作时手不离阀,‘见矸就关’都养成了肌肉记忆。”
在技术细节中精雕细琢
“煤质管理不能靠蛮力,得靠巧劲。”总工程师高川分析道。面对断层密集的7727工作面,该矿创新采用“一断层一方案”措施:对落差5米以上的断层,提前注胶加固顶板;对走向不规则的夹矸带,采取分段放煤、差异化采高控制……在姚桥煤矿,煤质管理的技术细节已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此外,姚桥煤矿还创新引入“刀煤产量动态调控”模型。通过实时采集煤层厚度、断层数据等参数,自动计算每刀煤的灰分上限和产量区间。“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不仅资源回收率提高了,煤质稳定性也大幅提升。”高川的语气中透着自豪。而在煤流系统末端,另一场“提质战”同样激烈。“我们严格做到煤水分离,通过安装全断面感应喷雾系统,实现喷雾水量自动调节和停机停水,尽最大可能减少源头、过程水分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