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娟:学习强国,六年相伴,照亮成长之路 | |||
2025/6/21 13:08:56论文、言论 | |||
六年前,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将我从熟悉的二矿变电所,带入了陌生的办公室天地。面对案头堆积如小山的资料、密密麻麻的文书表格,初来乍到的我像一只迷途的候鸟,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盘旋不定——那些陌生的公文格式、复杂的流程规范,如同层层迷雾,让我在焦虑中反复叩问:如何才能在这片全新的领域里扎根生长? 在机关入职一周后的科务会上,每日完成“学习强国”学习任务的要求,如同一粒种子,不经意间播进了我的日常。最初的我,不过把它当作一项打卡任务,手指机械地滑动屏幕,目光在图文间匆匆掠过。直到某个加班的深夜,当我对着一份格式混乱的通知一筹莫展时,试着在搜索栏输入“公文写作”四个字——刹那间,仿佛有人推开了一扇窗:从通知、报告的规范体例,到Excel 数据透视表的快捷键妙用;从档案立卷的“年度—机构—问题”分类法,到大型会议筹备的“倒计时清单”流程...... 这个宝藏平台如同一位24 小时在线的导师,用图文、视频、案例拆解的方式,将职场生存的“通关秘籍”娓娓道来。那晚,我对着屏幕上的公文范例逐字比对修改,窗外的月光渐渐爬上书桌,而我心中的焦虑正被一种踏实的获得感慢慢取代——原来,成长的钥匙,一直握在自己手中。 当工作的齿轮逐渐磨合顺畅,“学习强国”早已超越了“职场工具”的范畴,化作了我生活的“智慧百宝箱”。记得那个初春的周末,看着阳台上奄奄一息的琴叶榕,我蹲在花盆前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平台“生活”频道里的园艺专栏,赶忙搜索“绿植枯萎急救指南”:原来要根据土壤湿度调整浇水量,还要注意通风与光照的平衡。按照教程悉心养护两周后,当新的嫩芽从枯枝顶端探出头来,我忽然意识到,这个平台教会我的不仅是养殖技巧,更是一种“遇问题、找方法”的思维习惯。从给孩子挑选绘本的“亲子阅读指南”,到父母体检报告里的指标解读;从“非遗美食”专栏里的家乡味道,到“每日一曲”中流淌的古典音乐...... 它像一位贴心的老友,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为我辟出一方充满烟火气的精神角落。 寒来暑往,六个春秋在“学习强国”的晨昏相伴中悄然流逝。如今的我,早已能熟练处理各类办公事务:起草文件时,规范的体例在脑海中自动浮现;组织会议前,平台上的“会务手册”已成了我的标准checklist;甚至在与同事分享生活妙招时,也常常顺口提到“学习强国上有个教程特别实用”。更珍贵的是,那些曾被我视为“任务”的学习,早已变成了清晨通勤时听新闻的习惯、午休时刷“每日答题”的乐趣、睡前浏览“文化”频道的期待。当指尖划过屏幕,不再是机械的点击,而是带着探索的期待 —— 我知道,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人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成长”的蜕变。 站在时光的河岸回望,“学习强国”就像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它曾照亮我加班时的笔记本,在深夜的办公室里投下一片知识的星河;它曾穿透生活的琐碎,在育儿的手忙脚乱、长辈的健康焦虑中,递来一份科学的解答;它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悄悄重塑着我的认知维度——让我在职场之外,看见乡村振兴的田野生机;在报表数据的间隙,听见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故事;在方寸屏幕之间,触摸到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 六年相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手机屏幕上,“学习强国”的图标依然闪烁着熟悉的光芒。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陪伴仍将继续——它是我成长路上的坐标系,是连接世界的窗口,更是让生命始终保持向上姿态的能量源。愿我们都能在这束光的指引下,一边奔跑,一边收获,在学习与探索中,不断遇见更辽阔的天地,更丰盈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