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桥煤矿采煤三队队长刘宾:煤海深处的“领航者” | |||
2025/6/19 9:20:26人物展示 | |||
在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的千米井下,采煤三队队长刘宾的名字总与“安全”“创新”“担当”紧密相连。扎根采煤一线14年,他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带领队伍创下安全生产48周年的辉煌纪录,用实干与智慧诠释新时代矿工的使命与责任。 “井下就是战场,队长必须冲在最前面” 在该矿采煤三队,流行这么一句话:“有刘队在,再大的难题都能扛过去。”
2024年5月12日夜班,7618工作面传来刺耳的摩擦声——转载机突发断链故障,生产瞬间停滞。接到消息时,刘宾刚升井准备休息,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抓起安全帽转身折返。巷道内煤尘弥漫,断裂的链条死死的卡在转载机溜槽中。“时间就是产量,更是安全!”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俯下身子趴在煤泥窝里,通过观察窗探进溜槽内部,用锯条一点一点锯断残链。经过十余小时连续奋战,转载机终于恢复运转。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升井时,天已大亮。
![]()
作为采煤三队队长,他常说:“井下就是战场,队长必须冲在最前面。”从支架调整到顶板维护,从设备抢修到险情处置,他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职工们都说,刘宾的工服上永远沾着煤泥,安全帽上的矿灯总亮在工作面最需要的地方。
在他的带动下,采煤三队涌现出一批“刘宾式”骨干:技术大拿王世振主动承担传帮带任务,青年党员渠程湛连续三个月放弃休假盯守智能化改造……这支先锋队伍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煤集团先进集体”等荣誉,成为姚桥煤矿的一面旗帜。 “技术难题不攻克,就谈不上安全生产” 在姚桥煤矿,刘宾是公认的“采煤大拿”。他办公桌上堆满图纸和笔记,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采掘生产接续图,边角卷起,密密麻麻标注着修改痕迹。“技术难题不攻克,就谈不上安全生产。”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 2024年,采煤三队接到7618和7012两个高难度工作面的回采任务。7618工作面平均倾角22度,局部倾角达28度,顶板破碎如“豆腐渣”;7012工作面底鼓严重,巷道卧底量高达1.5米之深,有时候还需要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卧底。面对挑战,刘宾带领技术骨干成立攻坚小组,白天在井下蹲守,晚上挑灯研究方案。针对大倾角采煤难题,他带头优化支架布置、改进运输坡度设计,配合区域控顶措施,确保了大倾角采煤的连续、高效、安全运行;针对底鼓问题,他设计“机械卧底+单元支架组合支护”方案,将支护距离延伸至200米,一举破解了制约生产的“卡脖子”难题。 ![]()
“刘队就是‘活地图’‘活字典’,井下每一条巷道、工作面上的每一处断层、每一台设备的技术参数,他都门儿清。”主管技术员陈屏旭说。在刘宾的推动下,采煤三队还率先引入智能集控系统,为了让职工快速适应新技术,他组织“智慧井下·先锋先行”竞赛,手把手教操作、一对一讲原理。如今,工作面已实现远程监控、一键启停、智能割煤,不仅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还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把职工当家人,队伍才能拧成一股绳” 在采煤三队的班前会上,总能听到刘宾洪亮的声音:“老李,你家孩子中考成绩咋样?”“老张,你的‘老寒腿’好点没?”看似随意的寒暄,却是他管理队伍的“秘诀”。 “把职工当家人,队伍才能拧成一股绳。”他说。 在绩效分配、岗位调整等敏感问题上,刘宾始终坚持“三公”原则:公开标准、公平考核、公正决策。前段时间,早班转载机司机朱金玉的父亲因车祸受伤住进了沛县人民医院。朱金玉担心父亲的病情,有点儿心不在焉,一个没留意让一根锚杆进入了皮带并卡在了皮带机尾,造成了系统停机。按照队里的管理制度,朱金玉被罚款400元。事后,刘宾主动找到朱金玉进行谈心交流,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宾赶紧打电话给在沛县人民医院上班的姐姐,让她帮助朱金玉联系医生、照顾病人,并下班后驱车去医院进行探望。“刘队讲原则,但更有人情味。那处罚我心服口服,但这份情我一辈子记着!”朱金玉逢人便说。 为筑牢安全防线,他推行“党员联保”机制,每名党员结对5名职工,常态化开展“班前小课堂”“安全承诺签名”等活动。他还组织开展“家属开放日”,邀请矿工家属下井参观。“看到丈夫工作的环境,我才真正理解他的辛苦。”职工赵喜欢的妻子红着眼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