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梅:风 骨 | |||
2025/6/16 10:30:21散文 | |||
济南多泉也多山,其中千佛山,青铜山等广为人知,而那些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小山却随处可见。我住所周围的将山、华山、鲍山也各具特色,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鲍山。鲍山位于历城区北部,春秋时期这里有座鲍城,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山因城而得名。 来到鲍山脚下,山门建筑高大,气势雄伟,给人威严庄重的感觉。上山的小路则蜿蜒曲折,多由青石板铺成,拾阶而上,青松翠柏中掩映着几座亭台。亭盖上飞檐走兽,古风古韵,风格迥异,然而亭子的名称却叫做公仆亭,敬业亭,荐贤亭,想必背后都有深邃的故事。山的高度并非关键,然而鲍山怀抱湖泊、亭台以及瀑布,则增添了几许灵秀之气。山腰有一条平坦的天蓝色环山路,路旁彩绘图文并茂地叙述着历代官员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佳话。晚清重臣丁宝桢深知当时官场积弊,在治理山东黄河工程时,原县河道官员计算所需工料银470余万两,而丁宝桢仅用152万两就将多处决口修好。丁宝桢为官多年,没有一身价格昂贵的官袍,仅以一双朝靴,一顶官帽,勉强应付必要场合。去世的棺材钱,也是亲朋好友拼凑的,时人赞其“清风亮节,冠绝一时”。明代万历年间的徐榜,在济南府任职期间,他曾定“三箴”(《勤箴》《官箴》《廉箴》)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一日,章丘县令带了十瓶特制的羊羔酒送给徐榜,他坚决不要,说:“繁缨小物,孔子惜之,防其渐耳”。徐榜一生布衣素食,保持着廉洁本色。他曾对儿子说:“你父亲清清白白做官,让子孙们吃一口安心饭,这家产留得够丰厚吧?”他在《宦游日记》里曾写道,节俭有四大益处:可以养德,可以养寿,可以养神,可以养气。隋朝赵轨在齐州(济南)担任别驾四年,离任时百姓夹道送别,一位老者捧着一碗清水对赵轨说,别驾在此任职,从不接受任何贿赂,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用米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碗清水送行。自此,赵轨有了清水别驾的美名。 齐鲁大地,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这里的人们崇尚廉洁与礼让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谦让的佳话流传至今,诸如大舜让畔,孔融让梨,雨荷让水,这些美好的故事,鲍山又一次向我娓娓道来,让我深刻感受到鲍山深厚的文化影响力。 从山上下来,向北步行约三百米,马路的东边,有一处幽静的小树林,齐国大夫鲍叔牙墓地就在这里。俯瞰,静谧的林间小径似乎在讲述着管鲍分金的典故,以及鲍叔牙举荐管仲的往昔;仰望,碧空下苍松摇曳,仿佛在演绎鲍叔牙当年辅佐公子小白,金戈铁马,励精图治,定国安邦的壮举……鲍叔牙的墓坐南面北约四五米高,下有三段石阶,中间台阶的正中央有一幅雕刻精美的二龙戏珠浮雕,威严大气,彰显出鲍大夫的尊严和等级。青石墓碑上面刻着:齐大夫鲍叔牙之墓,碑前是精致典雅的石贡桌和石香炉,两侧是一对石狻猊,历经岁月的变迁守护着这古老的传奇,使其在齐鲁大地上源源不断地流淌…… 走出小树林,离开鲍叔牙墓地,一股清新的风从鲍山徐徐吹来,风里夹杂着的气息,涤荡着我的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