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技术保姆”助力煤矿破解难题 ——监察执法三处帮扶指导石洞沟煤矿侧记 | |||
2025/5/7 11:39:52安监动态 | |||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监察执法三处结合监察执法计划,联合广元市应急管理局对四川川煤石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帮扶指导。 作为监察执法三处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重点监察对象,石洞沟煤矿承载着双重期待——既是辖区煤矿安全提质的“试验田”,也是破解急倾斜煤层综采难题的“突破口”。 “煤层倾角普遍超过45度,顶板管理是重点,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回撤是重大危险作业,机电运输需要高度关注……根据风险研判,本次帮扶指导我们要以煤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抓手,聚焦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重大危险作业等方面,瞄准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精准发力,重点检查矿井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大家注意不仅要查问题,还要查深层次原因,更要提出解决办法。”在入井前的碰头会上,监察执法三处带队负责人给各检查小组成员再三叮嘱。 检查组兵分四路展开“解剖式”检查。采掘组带着执法仪钻进31312采煤工作面、31113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掘进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 “运输巷带式输送机1处皮带接头损伤程度超过总宽度的30%,要尽快重新制作接头,有断带的风险。你看储带仓皮带富裕,要尽量减少短节皮带,皮带接头越多,风险越高,细节很重要…”井下检查中,机电运输检查组边检查边分析指导。 “工作面停止生产,皮带尽快拉空,对整条皮带进行排查和维护”机电副矿长随即安排采煤队的跟班队长。 “31312采煤工作面今年3月中旬才初采,仅回采一个月时间,回风巷局部U型棚怎么变形这么严重?”采掘检查组边检查边询问。 “该回风巷从掘进到位到服务生产已经两年多了,时间有点长,所以压力比较显现,我们正在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维修。”该矿生产副矿长回答道。 针对3131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U型棚变形严重的情况,检查组出井后又深入研究了该矿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提出:“你们看报告已指出褶曲为本矿隐蔽致灾因素,对31采区回采工作有危险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特别是遇到构造带,应该制定专项措施,加强支护。同时,在保证“三量”符合规定时,以后要优化采掘接续,加强采掘平衡作业管理,缩短巷道暴露服务的时间,实现回采工作面有序接续,做到细排、精排。” “矿井在前期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照《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KA/T 22—2024)进行了查漏补缺,‘前半篇文章’做得不错,但‘后半篇文章’是‘前半篇文章’的延续深化,重在将治标成果转化为治本成果。今后应该强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成果管理运用,分析本矿存在的灾害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灾害治理方案,实现源头治理。”带队负责人苦口婆心地嘱咐道。 “总觉得我们是一级标准化矿井,很不错了,但在安全提质方面我还有很大差距,这次的帮扶指导,让我们明白对标找差距还任重道远…”在接受帮扶过程中,该矿总工程师连连点头说道。 检查组与矿方就“急倾斜煤层智能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回撤安全问题”展开讨论。“石洞沟煤矿是我们区域首个在急倾斜煤层建成智能化综采的矿井,积累了大量经验,但31113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一直不太正常,生产效率较低,今后还需要优化采煤工艺,强化工作面主要设备的防倒防滑技术措施,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实现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目前该面正在回撤中,综采设备回撤是重大危险作业,加之大倾角的影响,风险耦合叠加,机电运输安全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盯紧现场,千万不能大意呀…” “区域类似石洞沟的急倾斜矿井占比还比较高,必须培育‘种子选手’带动整体提升。”“这个年产30万吨的矿井,在川北煤矿中率先建成一级标准化体系,但标准化不是‘终身奖’,我们要帮他们从‘达标’向‘创标’升级,真正成为辖区煤矿安全提质的‘试验田’。”带队负责人透露,也希望将石洞沟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 为此,检查组这次还专门带来了北方千万吨一级标准化煤矿井下拍摄的标准化视频,供石洞沟煤矿参考借鉴。 “过去总觉得检查就是‘找茬’,现在才明白这是‘送宝’。”该矿矿长感慨。 在这场检查帮扶中,执法者化身“技术保姆”,检查单变成“服务包”,不仅是监管监察方式的创新,更是新发展格局下矿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