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清明春意浓 中医话养生 | |||
煤炭资讯网 | 2025/4/9 15:56:45文教卫生 | ||
清明节气,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然而,春季也是人体肝气最旺、阳气生发的时期,因此,养生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从升发阳气,调肝健脾、起居有道,运动适度、疏肝利胆、健康生活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清明时节的中医养生之道。
01升发阳气,调肝健脾
清明时节,体内肝气逐渐达到最旺,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意思是肝具有升发、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清明节气雨多湿气重,而脾喜燥恶湿,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且难以祛除,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因此,清明时节,除了疏肝理气,还要养护脾脏。中医认为“动以养阳,静以养阴”,适当运动可使阳气增长,肝气条达,有助于改善脾虚、消化不良等情况。
此时,非常推荐放风筝这项既娱乐又养生的运动,在升阳行气、疏肝解郁的同时,也有利于心态和情绪的改善。
02起居有道,运动适度
顺应春天阳气升发的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伤肝,应保证睡眠,以养脏气。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前后气候变化多端,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抵御外邪侵袭。
《黄帝内经》里讲到春三月运动养阳要广歩于庭,意思就是要选择慢走、打太极拳、八段锦、做操等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进行户外活动,升发阳气,肝气得以向外舒展。
03疏肝利胆,健康生活
清明时节万物升发,肝火易旺,人容易出现急躁易怒的情绪,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要注意控制自身情绪。另一方面,清明有祭奠先祖、寄托哀思的传统,又容易引发悲伤愁绪,若一直处在闷闷不乐的状态,会造成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影响脏腑功能。
平时可以经常敲击大腿内外侧的肝胆经,来疏肝利胆,预防肝气郁滞或升发太过。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以科学养护为根基,传承中医养生智慧,守护您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