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惊蛰时节—未病先防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7 21:03:21文教卫生 | ||
![]()
惊蛰节气到来,预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地醒、春雷响,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春意渐浓!春季对应人体五脏中的肝,所以,春季养生首先养肝。
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肝功能正常则人体气机通畅,阳气易于升发。春季养肝可按揉期门、肝俞、太冲、太溪四大穴位。按摩这些穴位有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作用。
期门穴:是肝的募穴,肝气输注于前胸的重要穴位。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从乳头往下数两个肋间隙就是。按摩时以手掌置于期门穴,沿肋间隙做前后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宜,按摩3—5分钟。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肝气输注于后背的重要穴位。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双手握拳,手臂屈曲,拳背置于后背两侧,当前臂呈水平位时,手背的位置就是肝俞穴。用拳背在穴位上做上下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宜,按摩3—5分钟。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肝原气输注之处,按之可培补肝之原气。太冲穴位于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沿第1、2跖骨间从前向后推按,当有骨性阻挡且有凹陷的地方就是太冲穴,用拇指点揉2—3分钟。
太溪穴:为肾经原穴,按之可培补肾之元气。太溪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点揉2—3即可。中医讲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属水,水能涵木,按揉太冲穴和太溪穴可起到滋水涵木、补肾养肝的作用。
惊蛰时节中医养生要点
1、饮食调养
少酸增甘: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泄,可适当减少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多吃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小米)以健脾和胃。
降火:多食绿叶蔬菜(菠菜、芹菜、荠菜)、枸杞、菊花茶等,缓解春季肝火旺盛。
润燥养阴:惊蛰后风燥渐增,可适量食用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润肺生津之品。
2、作息调整
早睡早起:夜间11点前入睡,晨起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助阳气升发。
防寒保暖:惊蛰时早晚温差大,注意“春捂”,尤其护好腰腹、关节,避免风寒侵袭。
通风防病:开窗通风,避免潮湿,预防流感、过敏等春季流行病。
3、科学运动轻缓舒展: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柔缓运动,促进气血流通,避免大汗耗阳。
导引调气:晨起可做“嘘字诀”(六字诀之一),疏肝理气。口吐“嘘”音,同时双目圆睁,缓缓呼气,重复6次。
惊蛰养生重在“顺应天时,平衡阴阳”,养好肝脾,必要时咨询中医师辨证调养,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 ![]() ![]()
华北医疗峰峰总医院北院区国医堂(中医科)简介
国医堂采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擅长治疗脑血管疾病,对于中风偏瘫,用针灸、理疗、按摩、中药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近期通过开展中药穴位外敷及针刀运动疗法,治疗骨关节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类骨关节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肝胆疾病、糖尿病、冠心病、咽炎、前列腺炎及增生、脱发、不孕不育症、妇科疾病等治疗上,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