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春:零陵古城的千年吟唱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5 13:58:38小说、故事、杂文 | ||
零陵古城也称永州古城,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是中国山水诗发祥地之一,与里耶古城、凤凰古城、黔阳古城一起并称为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
零陵名字的由来据说有二,一是得名于潇水文流古泠水,《水经注》中记载“泠水南出九疑山”。在上古时期,“泠”与“零”是通用的,“泠水”也作“零水”。因舜帝葬于泠(零)水之源,舜陵因水而名,所以称为“零陵”;二是与舜帝南巡驾崩相关,原始社会末期,南方缙云氏后代建立三苗(有苗)氏族部落联盟。传说舜帝南巡崩于零陵,葬于九疑山。在舜帝之前没有帝王陵墓,故而称之为零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因境内有舜陵——零陵,而设立零陵县,辖地包括今永州大部分、邵阳西南部、衡阳西南部、广西桂林大部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零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因境内有“永山永水”改置永州总管府。从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且历朝历代交替使用。又因潇水、湘江在境内蘋岛汇合,永州也雅称潇湘。
走进零陵古城,抬头远望,晨雾漫过潇水,青砖黛瓦在薄纱中渐次苏醒。柳子街的石板路泛着幽光,百年前独轮车轧出的凹痕里,昨夜细雨还蓄着半汪清亮。这座被《史记》镌刻进华夏版图的古城,自秦设零陵郡始,便以二千二百多年时光为墨,在潇湘交汇处写就半部湖南文明史。
古渡口木樨香混杂着唐宋诗韵。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怕是常在东山脚下望江兴叹,任愚溪水将长安旧梦冲成《八记》残章。萍洲书院白墙内至今回荡着"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的诵读,周敦颐手植的古柏,虬枝上仍栖着《爱莲说》的月色。文庙大成殿的蟠龙柱下,陆游题写的"诗城"匾额映着晚霞,恰似当年醉写《钗头凤》时溅落的残墨。
青石巷弄是凝固的时光卷轴。明代的七层镇邪塔刺破云霭,塔铃摇响时,恍惚见徐霞客拄杖自霞客渡走来;清代的廻龙塔倒影入水,搅碎了多少举子赴京前掷入江中的誓愿。转角处药肆飘来九嶷山百草香,掌柜用黄庭坚《方药》里的古法捣着药杵;酒旗招展的吊脚楼上,一瓮东安醋泡着欧阳修笔下的"酿泉为酒"。
当暮色浸染苹岛,文星阁飞檐挑起一弯新月。渔火在江面撒开星子,恰似怀素狂草里飞散的墨点。潇水夜航的乌篷船上,老艄公哼着《竹枝词》的调子,橹声里浮沉着元结《石鱼湖上醉歌》的平仄。忽有瑶家姑娘的银佩叮当掠过虹桥,裙裾带起的风,惊醒了文昌阁飞檐下睡了百年的铜风铃。
零陵把光阴酿成了沉香。古樟树洞里藏着舜帝南巡时的传说,斑驳城墙砖上拓着怀素芭蕉练字的狂想。这里每块青石板都是未装订的诗集,每道瓦当纹都是未完成的史稿。当晨钟再次撞破江雾,看那挑着鲜笋进城的山民,竹扁担颤悠的弧度,正与东山晚照中草圣挥毫的笔势暗暗相合。
晚风吹来,我打一寒颤。伫立在中国山水诗、迥龙塔发祥地,沉浸于千年文脉的时光穿越。远处万家灯火,潇水河上已是渔舟唱晚繁星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