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敏:最美的模样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2 8:15:07散文 | ||
我站在阳台上,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那盆空荡荡的花盆上,像一层薄薄的金纱。曾经,这里有一株生机勃勃的绿植,叶片饱满油亮,像一把把撑开的翠绿小伞,在晨光中轻轻舒展。我总是忍不住用手指轻轻拨弄它的叶子,听着它们相互摩挲时发出的沙沙声,仿佛那是它在和我低语,讲述着它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故事。
那天,我突发奇想,决定给它修剪出一个“完美”的造型。总觉得它的枝条太乱,不够整齐,像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我这位“艺术家”来赋予它新的生命。于是,我拿起剪刀,专注地剪去那些“多余”的枝叶。咔嚓、咔嚓,碎叶纷纷落下,像是被风吹散的绿色羽毛。我满心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它修剪后的完美模样——整齐、对称,符合我心中对“美”的定义。
然而,当我放下剪刀,退后几步端详时,却发现它变得陌生了。那些被剪掉的枝条,像是它身体的一部分,伤口处渗出晶莹的汁液,像是它无声的眼泪。它的姿态不再自然,叶片也不再舒展,仿佛在努力适应这种强加于它的“美”。我这才意识到,我强行改变了它的模样,却忘记了它本来的样子——那种自由生长、无拘无束的美。
第二天,它的叶子开始发黄,边缘卷曲,像是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我慌了,拼命浇水、施肥,试图挽回我的过错。可是,它还是一天天枯萎下去,叶片一片片掉落,像是无声的告别。最后,它变成了一盆枯枝,静静地立在花盆里,像是在控诉我的残忍。那些被我剪掉的枝条,仿佛成了它生命的一部分,永远无法复原。
看着这盆枯萎的绿植,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会觉得它原本的样子不够美?为什么我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它的美?它原本的枝条虽然看似杂乱,却充满了生命的灵动;它原本的叶片虽然不够整齐,却在阳光下自由舒展。而我,却用一把剪刀,强行改变了它的模样,最终让它失去了生命。
我开始回忆起生活中其他类似的场景。我们常常试图用外在的标准去定义一个人、一件事的美,却忽略了它们本身的样子。我们追求完美的外貌,却忘记了自然的面容才是最动人的;我们追求整齐划一的生活,却忽略了个性和自由的价值。或许,我们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美,却忘记了,真正的美,从来不需要修饰。
那盆绿植教会了我,最美的模样,从来都是它本来的样子。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绽放方式,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生长姿态,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舒展方向。它们不需要被修剪,不需要被改变,只需要被欣赏、被尊重。
现在,每当我看到那个空荡荡的花盆,阳光依旧洒在上面,但那里再也没有翠绿的叶片,再也没有沙沙的低语。我终于明白,有些美,是不该被强行改变的。它就在那里,在每一片叶子的舒展中,在每一根枝条的生长中,在每一滴晨露的闪烁中。而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看着,感受它,珍惜它,就够了。
或许,真正的美,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完美”,而是那些看似不完美却充满生命力的瞬间。就像那盆绿植,它本来的样子,就是最美的模样。而我们,只需要学会欣赏,学会尊重,学会珍惜,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