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我爱这小城烟火气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2 8:00:29散文 | ||
在我生活的小县城北关,有一种逛街被人们叫做赶集!有一种年味儿被人们叫做赶年集!当你空闲时,在这个“土里土气”的集市上逛逛,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生活的原汁原味,还可以感受到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和本地的乡土风情。汪曾祺先生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挤挤挨挨,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我想,这大概就是逛集市的魅力所在吧!北关这座小县城,我生活了三十多年,如今无论身在何处,对此地的钟情,依然是心心念念,倍感亲切,在情感上更是难以割舍。有句老话说得好:“进了腊月门,年味铺满集。”时逢周日,早晨睁开眼,已经九点多,楼下传来一阵一阵的嘈杂声,透过窗户往外看,街道上人来人往,异常热闹,翻开手机日历一看,腊月二十五日,原来今天是过年前的最后一个赶集日,也可以称之为年集日。新年将至,到年集上置办年货,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一一采购,此时集市上的人,比平日里多出了好几倍,物品也更为丰富多样,处处烟火升腾、年味四溢,这种迎接新年的仪式感,也奏响了欢乐祥和的“春节序曲”。
按照当地习俗,充满活力的大集,以阴历计算,每隔五天一次。集市位于新桥的河堤一带,因为临近过年的原因,需要逢集采购年货者居多,因而街道两边人潮拥挤、川流不息,把小小的集市围堵得水泄不通,整条街道连同河堤摆满了大大小小个数不清的摊点,各种各样的商品在街道两边依次排开,可谓是应有尽有。卖菜的商贩们、老农们露出淳朴的笑容,活鸡、猪肉、海鲜、蔬菜、水果、土特产等等食材新鲜亮丽,品质上乘,惹的赶集的人们纷纷驻足挑选。韭菜,白菜,红萝卜,土豆,西红柿,菠菜,黄瓜,蒜苗,大葱等菜品最受欢迎,新鲜、品相好,价格便宜,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再往远走一些,有卖新衣服的、床上用品的、锅碗瓢盆的、鱼虫花草,红彤彤的灯笼、春联、福字、年画鲜艳夺目,水果、坚果堆成小山。总之,各类年货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一应俱全,摊主扯着嗓子的叫卖声,人们忙着挑选的讨价还价声,马路上的汽车声,人群的嘈杂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年集交响曲”。我把自己置身于这片“闹市”之中,顺着人流挤来挤去,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尽情感受着这最纯正的乡村民族文化气息,脑海中却不由得浮现出童年时期逛集市的情景。
思绪的车轮承载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缓缓前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家乡总让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回忆的瞬间依旧感动的泪奔。我出生于80年代,童年时期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我太多,于是每年的暑假和寒假,都会把我送到奶奶家住上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的农村经济落后,信息不发达,生活条件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好,所需的生活用品往往难以自给自足,所以就要定期赶往集市购买日常用品,如油、盐、酱、醋、茶、农具等,也可顺带把自己家里的剩余物品卖掉换钱。小时候我就曾经跟随奶奶去当地的集市上售卖家里的土特产,比如苹果、柿子、黄花菜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跟着奶奶去赶集,可以算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从家里出发到集会,大约五公里左右路程,没有柏油路,没有车,全靠步行,遇上下雨天,满路泥泞,走一步滑三步,若是晴天,路上则是一层厚厚的黄土,如果偶然有一辆车经过,那可谓是尘土飞扬,人立马就会被淹没其中,如土人一般,必须弯下腰,蒙住头和眼,等灰尘散尽才能继续前行。隔壁爷爷家里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在当时算得上是非常奢侈和时髦的交通工具,很是令人羡慕的,运气好的话,偶尔可以搭乘,虽然一路颠簸厉害,但免去了步行之苦,倒也丝毫没有影响我赶集的兴奋与激动的心情。
在我的记忆中,集市位于(临汾市南梁镇)县城里一条窄窄的街道上,虽不大却异常热闹,人山人海,一派繁荣景象。各种各样的日用商品另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生意人的吆喝声,争执声、讨价还价的喧闹声在耳边此起彼伏。奶奶忙于热情地将自己顺带的土特产推销出去,然后用换来的钱采购生活的必需品,我则紧紧拉着奶奶的衣角跟随其后,生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丢,眼睛却始终盯着花生,麻花,奶糖,瓜子等那些诱人的吃食。奶奶当然知道我的心思,等把家里需要的物品采购完,便给我买我最喜欢吃的奶糖和瓜子,如果赶上过年,还会给我买喜欢的新衣服。当时那种高兴和满足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小心翼翼有滋有味的品尝着,偷偷独乐着,不舍得很快的将他吃完。即便这样,回到家中还忘不了分享一些给妹妹品尝。
“葵花籽,葵花籽,上好的新疆葵花籽,奶糖,奶糖,大白兔奶糖,走过的,路过的都稍些回家过年啦”!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充满盛情的叫卖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小伙子善意的笑脸竟然让我的心里暖意融融,于是买了一包葵花籽一包牛奶糖,剥开糖纸放一块在嘴里,感觉像是回到小时候一样,只是嘴里的糖好像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是现在的物质太丰富了?还是如今奶糖变味了?我一时恍惚,不得而知。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儿时的那个味道已经根深蒂固的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了吧!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的大幅改善提高,各种各样的大超市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极大的方便和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可购买的商品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因此,现在除了一些老年人和周边农民,赶集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快过年时才会有比肩接踵、人头攒动的景象。但无论是今天还是以后,热闹的集市都将会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集市上的东西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还可以讨价还价,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农贸交易市场,更多的是这一方水土里平淡生活的热闹与繁华,是这座小城里烟火气和市井气最真实的写照和灵魂所在。
随着太阳渐渐偏西,热闹的集市也快要落下帷幕,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和对春节的热切期待,踏上了回家的路,忙碌了一天的商贩们也是收获满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人群散去,街道慢慢恢复了宁静。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集市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承载着我的记忆与情感。在我的心里,家乡的年集,永远是一幅涌动着热烈与憧憬的乡村图画。时至今日,我依然钟爱于赶年集,不单单是为了购买一些年货,更多的是为了体验和怀念那份久违的热闹与温情,以及那些拥挤于人群中一去不复返的乡土情怀吧!赶年集,赶的是乡俗风味,赶的是乡土文化,赶的是乡愁味道,更是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我爱这个充满烟火气、市井气十足的北关集市,更爱这个幸福感指数爆棚的小县城,此时此刻,只愿儿时赶集的那抹乡情的美好与幸福,能够永远萦绕心间、留存于我的记忆深处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