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国顺:由“解恨”到“解决”的路还有多长?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18 9:57:54论文、言论 | ||
年年“3·15”晚会,今又“3·15”晚会。“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主题响亮有力,揭露的多个行业的违法行为、欺诈哄骗和消费陷阱等乱象,令人触目惊心。在人们的解恨的呼声中,更盼望能够彻底解决危害消费者权益的所有问题。 不难看出,当下之所以出现如此乱象,一是违法企业的“保护伞”影影绰绰。监管为何会滞后?查处为何如此拖沓?不合格产品为何能够“合法”流入市场……此类违法行为长期存在,暴露了市场监督机构的日常监管流于形式,甚至大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也大有与企业形成利益勾连之嫌疑。二是违法成本低廉的“纵容者”大有人在。巨大的投诉量没能唤醒“装睡”的监管部门、明显的欺诈不予严惩却以“调解”为主处理、对食品安全隐患长期视而不见。是“纵容者”还是狼狈为奸?三是消费者维权的“难于上青天”。据统计,售后服务问题投诉量连续两年居首,智能客服“答非所问”、人工客服难联系等问题增长56.3%。消费者维权成功率不足20%,多数投诉因“证据不足”被驳回。四是法律最后成了违法者的“防火墙”。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明文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但现实中,监管部门往往以“调解”“整改”代替法律制裁。例如,晚会曝光的翻新卫生用品案中,涉事企业仅面临“检查修复”的轻罚,而未触及刑事追责。法律条文沦为一纸空文,甚至成违法犯罪者的“防火墙”。 年年的“3·15”晚会曝光违法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使大家一时解了气、解了恨,但大家更盼望着能够迅速地、彻底地、长久地严惩违法行为,铲除产生以上乱象的土壤,还消费者一片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希望由“解恨”到“解决”这条路不要太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