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就梦想 技能成就辉煌——记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煤矿运输区单轨吊队工匠杨勇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18 9:38:29人物展示 | ||
杨勇,男,本科学历,1987年12月出生,2008年10月份参加工作,现任淮北矿业集团临渙煤矿运输区单轨吊队副队长。
刚走出校门的杨勇,参加工作不久就被人问起,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出去闯闯,选择矿井这个特殊行业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危险吗?
16年后,杨勇荣获淮北矿业集团第十七届单轨吊技术比武“技术状元”荣誉称号,2024年底又被评为淮北矿业集团“工匠”这一殊荣,他以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回答了为何坚守与奉献的这一最好诠释。
![]()
踏浪前行,煤海中扬帆启航
1987年出生的杨勇,21岁便与煤海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中技校毕业的他从走进矿井的第一天起,就立志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优秀矿工。
自参加了工作后他深知中技学习的知识匮乏,决心继续深造学习,他说干就干,凭借着执着和意念,上班一年的他开始着手复习高中所学知识,准备一年后参加成人高考来进一步补充知识和营养,他坚信付出总会收获;2010年他参加成人高考轻而易举的考取了安徽理工大学五年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班,为此,他还激动不已,自豪的说幸亏高中三年,高中技校三年让我存储了一定知识,当时就差几分考上了大学本科的我,后来专科没上选择了淮北煤电技师学院高中中技班,也算做到了子承父业,继续在煤海奋斗着,现在我终于圆了我的本科梦,还是五年连贯制本科,他笑嘻嘻的告诉同事们这一好消息;可谓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5年参加工作7年的他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安徽理工大学颁发的《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自此,他暗下决心要干就干出样来,不比当年考上本科大学的同学混的差,正是这样,杨勇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拼搏进取。于是,他主动向身边的师傅们请教,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尝试解决。正是这种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让他在技术上不断攀登,逐渐成为了矿、区的技术骨干力量。
至此,杨勇的拼劲和干劲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认可。2020年5月,他被选聘到单轨吊队至今作为单轨吊主要技术负责人,这既是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他以后发展道路上提供良好平台。杨勇表示,面对新的岗位和挑战,他将继续保持这种吃苦耐劳、执着奉献的精神,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攻克单轨吊技术难关,为矿区的安全生产继续做出新贡献。
一直以来,在杨勇的字典里,没有“怕苦”二字,他说“技术都是练出来的,经验都是干出来的”;杨勇摊开磨出厚厚老茧的双手说。为了掌握单轨吊核心技术,他坚持带领徒弟实操演练和教学,晚上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巩固单轨吊操作技术知识,他想法设法协助开办单轨吊月度“小课堂”,加强单轨吊队技能员工知识教学和培训,实现了“人人会操作,人人会维修”的态势,从总体上改变了以前只会开不会修,坏了就找厂家的面貌和局限性,为矿井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仓天不负有人心,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的他如今展露了头角,成为矿井的佼佼者和技术工匠;“十年磨一剑、磨一剑十年”,深深扎根在煤海深处,他决心在以后的安全技术道路上劈荆斩刺,继续深造学习攀登高峰。
![]()
破浪奋进,重任中大显身手
杨勇总是临危受命于最艰难的时刻。一次夜间电话铃声响起,单轨吊打不着火了,他二话没说动身开车来到矿上,第一时间赶到井下。他先检查一遍主机、辅机,然后打火,发现机车虽能打着火,但驾驶室屏幕却不显示数字。他把航空插头重新拔下再插一遍还是不行,检查线路发现起吊梁线子因为吊料不注意把线子挤烂了,造成机车保险烧坏,他立即处理更换保险线路。几分钟后,单轨吊机车的轰鸣声仿佛胜利的凯歌,在整个巷道奏响了旋律。
还有一次中班,正在家中休班的杨勇,接到区里的“急救”电话后火速赶到井下。问明情况后,他及时更换冷却液泵和皮带后,机车又恢复了正常。
像这样的事情,在杨勇身上不胜枚举,也练就了他单轨吊检修的一身绝活。在危、难、险、重、急活面前,他总是冲在前面,难题在他手中总能轻易化解和消除,这与他长期的坚持学习和经验摸索是分不开的。
![]()
逐浪而上,实践中“丰满羽翼”
常言道“熟能生巧,巧则通变”。杨勇在工作中,立足常规求突破,大胆尝试用自己学习积累的成果优化和改进设备工艺,为矿井节支降耗贡献青春和力量。
自成立单轨吊队以来,杨勇发明创新小改小革累计数十项,部分项目还在集团职工“五小”创新中获奖。同时,为矿井节支创效数百万元。
单轨吊队在杨勇工匠团队的带领下不仅迈进了先进班组的行列,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了矿“五好职工”“优秀班组长”“拔尖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2022年度集团公司“五好职工”;2022年入选集团“菁英人才”人才库成员;2024年10月,在集团第十七届技术比武中荣获单轨吊维修工第一名的好成绩;2024年年底又被评聘为集团工匠,已然成为煤海中一颗璀璨的星。
杨勇以“十六年磨一剑”的坚韧徜徉在浩瀚的煤海,在乌金的世界里刻下奋斗的印记,无论岁月如何漫长,都无法阻挡他追逐梦想的脚步。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今年集团公司“两会”上,临涣矿运输区单轨吊队副队长杨勇手捧“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大红聘书,在聚光灯下感受荣光。
“20岁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16年后的今天我成长为‘淮北矿业集团工匠’,享受20万元的年薪。是集团公司的好政策给了我们普通工人盼头,是矿上的培养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是杨勇面对记者袒露心声的说。
杨勇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吃苦、愿意吃苦、乐于吃苦”,才能在技术的道路上走得更实、更深。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首凯旋之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也为矿区树立了值得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向工匠学习,向所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学习致敬!相信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