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安:错那钻井场忆事 | |||
煤炭资讯网 | 2025/2/9 21:57:30小说、故事、杂文 | ||
错那市位于中国、不丹与印度三国交界处,这里是中印边境线东段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总面积约为35420平方公里。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雪域高原深处的错那市依然严寒彻骨,大河冰封,群山耸立。钻井场前前后后被积雪覆盖着。
每年春节过后,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和技能培训后,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西藏分公司的干部职工就会奔赴雪域高原生产一线工作。
朝阳跃出地平线,照亮了东方的天空。我不禁感慨,立春后的阳光也透出一股清冷的氛围。这清冷的春日,雪域高原的钻井场又会是什么模样呢?那群奋战在井场的钻工又怎么样呢?
记忆中多年前的钻井工地就在错那市浪坡乡肖村军营的半山腰上,海拔高度4327米,冬天大雪纷飞时,站在钻井场举目四望,天地皆是雪白。当春天来临,山下的格桑花相继开放时,钻机旁还是一片银装素裹。
驻守在这里的边防连队官兵,有着缺水的记忆:洗澡没有印象,洗脸用的是碗而不是盆。洗脸不叫“洗脸”叫“抹脸”---在毛巾上蘸点水往脸上一抹,全班人共用一碗。用过的水经过沉淀,再用来洗脚;一线边防哨所用水更困难,官兵把洗菜水烧热用来洗碗……这就是边防一线军人严重缺水的生活缩影。为了守边防,这里的军人不得不常年饮用集雨而成的窖水、甚至被污染的河水,致使许多人患上了肠炎、结石等疾病,甚至脱发、掉发。
为了解决边防一线官兵吃水难题,受部队领导请求,公司为边防哨所找水打井。他们利用多年来在西部找水中积累的经验,派出一流的技术专家在边防一线附近连队、哨所进行踏勘,分析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情况。他们以砂岩地层找水为突破口,把孔位定在古河床的附近,立钻打井。
钻工食宿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屋里能清楚地听见寒风呼啸、风雪打窗。机长雷强和职工住在这间小屋里,坚守施工了3个多月,冬日的朝霞似乎和他口中呼出的哈气冻在了一起。有时,肆虐的寒风吹得他脸颊生疼,双手隔着厚厚的手套被冻得发红,眉毛也冻上了冰花。班长张强将所有水桶装满,拉回小屋,水不会结冰,保证生产用水。
钻工们顶着缺氧、严寒,面对地层不熟悉,裂隙发育复杂,富水性不均匀,成井比例小的技术难关,精心组织施工,严把安全质量关。机长雷强在工作中严格要求每一位职工,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白天处理日常工作,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晚上带领骨干攻克技术难关,经常干到深夜。在他的带领下,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为边防部队终于找到了日出水量2880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基地。边防一线部队无水的历史宣告结束,官兵的期盼终成现实。
喜讯传遍了军营,传遍了一线边防哨所,官兵争相品尝甜水。后勤保障处的孙处长说:“上学的时候在书本上读到,在常温常压下,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今天我才亲眼看到真正的水。在边防哨所见到的水都是有颜色的啊;水窖里的水,黄中带褐;土井里集存的水,发绿;用水罐拉的水被水罐的铁锈染得发红。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这些陕煤地质人,让边防一线官兵告别了吃苦水的历史”。连队战士为钻机送来了方便面、水果、罐头等,感谢辛勤施工的钻机工人。
错那边防一线的春天来得晚,但这里的春天特别美。因为,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人为守边防的官兵找到了甜水,戍边人坚守的信念里,永远记着陕煤地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