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亮:都是赞美改革开放幸福生活的好剧——写在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与《新一年又一年》观后 | |||
煤炭资讯网 | 2025/2/8 9:04:21散文 | ||
近日,时逢2025新春佳节。我又通过网络电视观看了一部21集电视剧《一年又一年》和一部48集电视剧《新一年又一年》,虽然剧情与过年没有大关系,但还是收获满满啊。
1一年又一年
1998年出品的21集电视剧《一年又一年》,由许亚军、沈丹萍、刘莉莉、刘威等主演的一部电视剧。讲述了电影放映员陈福林一家与国家干部林汉民一家在不同社会阶层上经历着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巨变带给他们精神与物质的一次次冲击与洗礼的故事。
剧情简介:故事从1978年讲起陈福生是一名电影放映员,育有一子名为陈焕。国家干部林汉民是陈福生的邻居,而他的女儿林平平和陈焕则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在文革中,林汉民蒙冤受罚,而品学兼优的林平平亦因为父亲的政治问题无缘理想的大学,与此同时,陈焕被师范大学录取,两人从此渐行渐远。之后,林汉民的冤屈得到平反,之后,林平平进入北京大学深造,而她和陈焕之间的缘分亦遭到种种考验。时间如流水一般静静流淌,而时代车轮飞速向前旋转的同时,陈家何林家,这些小人物的命运被裹挟在轮下,不断向前……
电视剧《一年又一年》是一部深刻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电视剧,通过三个家庭的变迁,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21集电视剧《一年又一年》是一部深刻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变迁的电视剧,1978——1998这21年,一年一集,年年都有新变化。
我喜欢这部剧,因为人物对话幽默有趣,每一句斗嘴,看似轻松平常,却惹人不自觉的发笑。演员们的准确刻画,精彩演绎,也呈现了一副副特征鲜明的面孔,一个个平凡而又特别的角色。
该剧的主人公是一群独立女性,她们在职场拼搏,家庭中照顾人,感情中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的生活并不完美,有时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她们并不放弃,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些女性的形象非常真实,她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时会犯错,但她们会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此外,该剧的剧情非常紧凑,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故事和发展。让我们看得非常过瘾。剧中的故事情节非常贴近现实,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就发生在身边一样。例如,剧中女主角在职场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她们从不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与信念。
看电视剧《一年又一年》,让我感到亲切而感动,改革开放已47年了,该剧只拍了前20年,是国庆40周年的献礼片。
剧中许亚军饰陈焕,原华饰林平平,刘威饰何大海,刘莉莉饰陈青,何林饰陈小欧,刘希媛饰丹丹,腾汝骏饰陈福生,严敏求饰廖淑琴,韩小磊饰林汉民,李鸣饰林一达,沈丹萍饰朱群英,张唏林饰潘起亮……都是当今的知名演员和老戏骨,看着格外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新一年又一年
2024年出品的48集电视剧《新一年又一年》,讲述了电影放映员陈福林一家与国家干部林汉民一家在不同社会阶层上经历着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巨变带给他们精神与物质的一次次冲击与洗礼的故事。
故事梗概:北京胡里住着陈家、林家、潘家,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家是普通人家,儿子陈焕是潘家、林家、陈家。陈焕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后来成了著名的经济学者,女儿陈青和女婿何大海,经历了下海下岗和再就业。小女儿陈小鸥则是新时代的女性。林家是高干家庭,儿子林一达从大三线调回,带回农村媳妇群英,先是在政府机关工作,后去经商,女儿林平平则考上大学,后来出国深造。潘家的儿子亮子是待业青年,母亲潘桃昊一心指望儿子,却无奈亮子不争气。一年又一年,陈焕成就了事业,却丢了爱情。林平平实现了出国梦,却活得十分坎坷。陈青经历了下岗,再就业找回了自我;何大海生意起伏,最终也有了自己的归宿。林一达则在经商的路上迷失,离婚再娶。群英则由保姆般的小媳妇,历练成为女强人乇。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极具亲切感。
剧中于晓光饰演陈焕,郎月婷饰演林平平,刘莉莉饰演胡桂兰,杨若兮饰演陈青,李东霖饰演何大海,何政军饰演林汉民,马灿灿饰朱群英,刘亭作饰林一达,刘伟饰陈彦生,沈瑶饰陈晓欧,王姬饰廖静秋,田岷饰潘桃。编剧是聂欣,导演是王为。
该剧翻拍自1998年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北京胡同里陈家、林家、潘家三个家庭生活的变迁和奋斗的故事。一个二十集,一个四十集。前者一年一集,后者则不是。
总而言之,《一年又一年》与《新一年又一年》不仅是回忆改革开放历史的故事,都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梦想、关于生活的深刻反思,都是赞美改革开放的好剧。它让人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对梦想的坚持是永恒不变的,也许是笔者有过类似的经历,看着格外亲切,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简介
李金亮第九届半朵中文网入驻作家;笔名网名:木子人几;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曾在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公司南露天煤矿供职;中国煤炭新闻网2018-2019年度优秀通讯员,2022年度东北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网优秀通讯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于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八十年代中期,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其后一直从业于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煤矿至退休;曾兼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员、通辽霍林郭勒作家协会会员、科尔沁部落群资深成员;作品体裁涉及论文、报告文学、通讯、消息、散文、随笔、言论、文艺作品等,累计达数百篇,篇目已达三万余字,多次在征文活动中获奖,其耕耘业绩入编《当代中国人才库》等十多部大型辞书。2022年2月结束职业生涯,退休离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