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吕 存:矿山往事(小说)

煤炭资讯网 2025/2/23 10:16:58小说、故事、杂文

第一章:初入矿山

  1975年,李铁生刚满二十岁,带着一脸的青涩与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红山煤矿。红山煤矿位于连绵山脉的褶皱里,远远望去,高耸的井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四周堆满了黑亮的煤矸石,像一座座沉默的小山丘。

  铁生是村里第一个主动报名来矿山当矿工的年轻人。在那个靠体力吃饭的年代,矿工虽辛苦,但收入相对稳定,能给家里带来不少补贴。他跟着招工的队伍,一路颠簸来到这里。初到矿山,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又陌生。宿舍是一排排简陋的砖瓦房,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大通铺里,弥漫着一股汗味和煤尘混合的味道。

  报到后,铁生被分配到采煤二班。班长赵大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矿工,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脸上总是带着质朴的笑容。“铁生,从今天起,你就是咱采煤二班的一员了,在这矿山上,大家就是一家人,有啥不懂的,尽管问。”赵大山拍着铁生的肩膀,热情地说道。

  第一次下井,铁生既紧张又兴奋。他头戴安全帽,身背矿灯,跟着工友们走进幽深的矿井。狭窄的巷道里,弥漫着潮湿的雾气,灯光在黑暗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煤尘在空气中肆意飞舞。铁生学着工友们的样子,开始挥动手中的铁镐,挖掘那沉睡在地下的乌金。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一天的劳作下来,铁生的双手磨出了血泡,腰背酸痛得几乎直不起来。晚上回到宿舍,他累得倒头就睡,梦中还回荡着井下的嘈杂声。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必须在这矿山上坚持下去。

第二章:矿山情谊

  日子一天天过去,铁生逐渐适应了矿山的生活。他和采煤二班的工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井下,大家相互照应,分工协作。遇到危险时,没有人会独自逃生,而是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一次,在采煤过程中,突然发生了小型的顶板塌方。一块巨大的岩石从头顶落下,眼看就要砸到正在作业的王二虎。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大山眼疾手快,一把将王二虎推开,自己却被岩石擦过手臂,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袖。

  “班长,你咋样?”铁生和其他工友们围了过来,焦急地问道。

  “没事,小伤。大家都没事就好,继续干活吧。”赵大山咬着牙,简单地用破布包扎了一下伤口,又投入到工作中。

  那一刻,铁生深刻地体会到了矿山上这份生死与共的情谊。这种情谊,无关血缘,却胜似亲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除了工作上的相互帮助,在生活中,工友们也亲如一家。每当有人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有一次,工友刘老三的母亲生病住院,急需一大笔手术费。消息在班里传开后,大家纷纷解囊相助,你五十,我一百,很快就凑齐了手术费。刘老三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宿舍里给大家挨个鞠躬致谢。

  矿山的夜晚,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在宿舍里,工友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梦想。他们会聊起家乡的亲人,聊起小时候的趣事,也会憧憬着矿山的未来和自己的生活。这些简单而真挚的交流,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慰藉。

第三章:矿山变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山煤矿也在经历着变革。八十年代初期,矿山开始引进一些新的采煤设备,从传统的人工挖掘逐渐向机械化采煤转变。这对于习惯了手工劳作的矿工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铁生积极响应矿上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新设备的操作培训。他深知,只有掌握了新的技术,才能在矿山继续立足。培训过程并不轻松,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和操作手册,让只有初中文化的铁生感到头疼不已。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白天跟着技术人员在设备旁学习操作,晚上回到宿舍,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遍又一遍地啃着那些专业书籍。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铁生终于熟练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技能。他成为了采煤二班第一个能够独立操作新设备的工人,还主动帮助其他工友学习。在他的带动下,采煤二班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产量也屡创新高。

  然而,变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老矿工对新设备心存疑虑,担心自己会被时代淘汰。他们认为,这些冷冰冰的机器会抢走他们的饭碗。这种抵触情绪在矿上蔓延开来,甚至引发了一些小的冲突。为了化解矛盾,矿领导组织了多次座谈会,让铁生等掌握新技能的工人分享经验,向老矿工们解释新设备的优势以及未来矿山的发展方向。渐渐地,老矿工们的态度开始转变,他们也开始尝试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场变革中,红山煤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产量的提升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矿山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职工宿舍进行了翻新,还新建了职工家属楼。铁生一家也从简陋的宿舍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妻子和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第四章:危机降临

  进入九十年代,煤炭市场风云变幻。随着新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的兴起和环保政策的加强,煤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红山煤矿也未能幸免,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库存积压严重,矿山的经营陷入了困境。

  为了维持矿山的运转,矿上不得不采取减产、裁员等措施。一时间,矿区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铁生所在的采煤二班也面临着人员精简的压力。一些工友因为年龄较大,技术相对落后,不得不离开矿山,另谋出路。每送走一位工友,铁生的心中都充满了不舍和无奈。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铁生并没有放弃。他和剩下的工友们一起,努力寻找矿山的新出路。他们尝试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与一些小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然而,这些努力在大环境的冲击下,效果并不明显。

  矿山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工资也开始拖欠。铁生的家庭生活变得愈发艰难。妻子每天为了柴米油盐发愁,孩子的学费也成了问题。但铁生始终没有在家人面前抱怨过一句,他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坚信矿山一定能够 过难关。

第五章:坚守与希望

  进入新世纪,红山煤矿的形势依然严峻。但铁生和他的工友们并没有选择离开,他们选择了坚守。在这片他们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土地上,他们有着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为了改善矿山的经营状况,铁生和工友们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对矿山进行转型发展。他们利用矿山周边的自然景观和废弃的矿井,开发矿山旅游项目。大家自己动手,清理场地,修建步道,将废弃的矿洞改造成矿山博物馆和探险体验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缺乏经验等等,但他们没有退缩。铁生四处奔波,争取政府的扶持资金和社会的投资;工友们则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施工,有的负责宣传。

  经过几年的努力,红山煤矿的旅游项目终于初见成效。第一批游客走进了这座曾经的矿山,他们被独特的矿山文化和惊险刺激的探险体验所吸引。随着口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矿山旅游逐渐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在矿山旅游的带动下,红山煤矿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拖欠的工资补发了,职工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铁生站在矿山的观景台上,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些年的坚守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如今,红山煤矿不再仅仅是一个生产煤炭的地方,它成了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旅游胜地。而铁生和他的工友们,也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新故事,迎接矿山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 吕存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