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透明地质为矿井智能化建设再添利器——走进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感受智能化建设新成果

煤炭资讯网 2025/2/13 9:59:27通讯特写

  “地质模型就是矿井的‘透视眼’,有了它,井下千米深处的断层、煤层、瓦斯分布一目了然!”站在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智慧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前,该矿地测科科长伊海哲轻点鼠标,三维地质模型瞬间展开:地层如书页般层层剥开,巷道网络蜿蜒延伸,红色标注的断层线与蓝色瓦斯聚集区清晰可见。屏幕前,几名技术员正通过剖切功能分析掘进面与断层的空间关系,为下一阶段安全开采提供决策依据。

  “过去井下采掘就像‘盲人摸象’,地质数据分散、更新滞后,遇到断层突水全靠经验。现在,只需打开系统,就能一目了然。”该矿矿长张朋对该系统赞不绝口。模型的三维展示,让复杂的地质信息变得直观易懂。通过清晰的断层与工作面的空间关系,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开采方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透视镜”下的矿井,安全更有保障

  姚桥煤矿位于苏鲁交界的微山湖西岸,是一座拥有50多年历史的老矿井。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褶皱等构造发育,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

  “我们矿是老矿井,传统的地质探测手段能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很难全面、直观地掌握矿井的‘家底’,给安全工作带来非常多的不便。”该矿地测副总工程师禹云雷介绍说。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姚桥煤矿决定探索研发地质建模应用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数据驱动”、“数字采矿”的理念,将地质数据与工程数据进行深度融合,采用地质数据推演、地质数据多元复用、地质数据智能更新等方法,建立实时数据更新的地质与工程数据高精度融合模型,实现矿井地质信息的透明化。

  “系统采用TIN(不规则三角网)技术,将矿井的钻孔、断层、巷道、工作面等地质信息和工程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三维地质模型。模型以三角面网络为基础,能够精准地表达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永华介绍道。

  “这个系统就像一个‘透视镜’,可以清晰地展示矿井内部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水文情况等信息,仿佛“透视”了整个矿井,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该矿总工程师高川向笔者进一步解释道。

“一张图”掌控全局,决策更加科学

  地质建模应用管理系统以“一张图”的理念,将矿井的各类信息进行了整合。伊海哲指着屏幕上的三维模型说:“‘一张图’就像一个‘仪表盘’,可以清晰地展示矿井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方面情况,从而掌控全局、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该系统将地质、测量、储量、水文、瓦斯等各类数据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一个统一的综合地质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采用先进的时空数据管理技术,能够高效地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数据,为矿井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有了‘一张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矿井的实际情况,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矿党委书记亢俊明对“一张图”的应用充满期待。

  地质建模应用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姚桥煤矿的智能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系统不仅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也为矿井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网通讯员:高志星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