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瑞:热辣滚烫的年味儿 | |||
煤炭资讯网 | 2025/1/26 9:34:59散文 | ||
蛇年将至,大街小巷纷纷换上了新皮肤,挂上了一盏一盏的红灯笼,街头氛围组已上线,年味瞬间拉满!
要说我对年味的印象,不是周末在商场里看到的添置新衣的人们,也不是批发市场上摆放着的形形色色的大红春联和窗花。说实话,年味既看得见也摸得着。我的脑海中对年味的印象,就是母亲做的一碗热腾腾的手擀杂面。
说起年味,又想起小时候母亲手擀杂面的情景,陕北老家有个习俗,除夕那天中午,一定要吃一碗手擀杂面,又称为拴魂面。所以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要大显身手擀长长的杂面敬献社神,为他老儿家送行。手擀杂面不光在特定的年节里吃,遇上喜事或平时招待客人更不能少,比如老人过寿、媳妇坐月子,都要擀杂面,长长的杂面不仅寓意着日子过得顺顺当当,更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愿。
擀杂面真是个技术活儿,既要技术、又要艺术,还要有耐心、细心,不然的话,像我,将杂面一擀开就破相了。于是,我决定好好学学擀杂面这门艺术。
母亲当年擀杂面的情景又慢慢地出现在眼前了。先仔细地回想了母亲当年擀面的顺序:第一步和面;第二步揉面;第三步切剂子,再次揉好之后擀面皮;第四步切面条。
和面,豆面和白面按一比一的比例放入盆中,温水一点点倒入面盆,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等到搅完所有干面粉,再两手把面揉成面团,注意面团不能太湿,也别太干。我用的擀面杖比较短,大约三十公分,切的面剂子要小点,擀出的面皮小,折叠的层数少,因而切出的面也就少。
突然觉得我像高人指点一样,又一次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擀杂面。自己的双手就像机器一样,变戏法似的把面给变出来了,虽然擀得不是特别好,但很有一种成就感。
印象中,母亲当年擀大剂子面团,用的擀面杖一米有余,一下可以擀很大个的面剂子,从而面皮直径也大,折叠的层数多,切出的面条自然也多得多,每次擀出来的面条又多又长,可以一绺一绺轻轻拿起来,整齐地摆在盖顶上,彰显着一种秩序感。看到这面的形状,感觉这不是面,是岁月的皱纹。
煮好的杂面端上来,酸汤的来一碗,浇臊子的来一碗,或者浇羊肉臊子的来一碗,面条滑爽清香,随您怎么吃都行。家人们坐在一起,吃着那一碗热腾腾的手擀杂面,美味到让人无法用言语形容,这碗面作为过年回家的标志,也成为专属于年的情思。
在烟花绚烂、锣鼓齐鸣热辣滚烫的年味儿中,要说我对过年的执念,就是这一碗热腾腾的手擀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