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鸽:去宝鸡过年 | |||
煤炭资讯网 | 2025/1/24 14:02:19散文 | ||
岁末的风,带着归巢的执念,将我引向宝鸡扶风的那方暖土,那是婆婆家所在,亦是年味儿最浓处。 车渐近,村落便在视野中鲜活起来。土坯墙、青瓦顶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腾,似是大地无声的召唤。村口老槐树下,顽童们穿着新衣嬉闹,鞭炮声时断时续,炸开的纸屑在风中翩跹,似簌簌而落的碎花,铺陈出新春的前奏。 踏入家门,屋内热气腾腾。婆婆正忙着蒸花馍,案板上的面团在她手中乖巧变身。鱼馍寓意“年年有余”,那圆润的身形、灵动的鱼尾,似要跃进新年的富泽之海;石榴馍咧着嘴,露出饱满的“籽”,象征多子多福,团圆美满。灶火正旺,映红了婆婆满是皱纹却洋溢着幸福的脸,蒸腾的雾气模糊了视线,却暖了心肺,这一方小小的灶台,蒸腾出的是生活的热望,是对岁月的感恩。 午后,跟着家人去赶年集。集市上人头攒动,喧闹声沸反盈天。红通通的春联在风中猎猎作响,笔墨未干的“福”字散发着墨香;五彩丝线缠绕的香包,绣着瑞兽祥纹,悬于摊前,寄托着辟除灾邪的祈愿;还有那刚出锅的扶风一口香臊子面,红油辣子浮于汤面,臊子鲜香,面条筋道,一碗下肚,暖意汹涌,舌尖上舞动的是质朴而热烈的乡情。 年夜饭前,祭灶神是庄重的仪式。香烛燃起,黄表纸化为灰烬,公公念念有词,祈愿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那虔诚的神态,穿越岁月,接续着祖辈对家宅平安、烟火兴盛的质朴追求。屋内,供桌上摆满了祭品,苹果红亮、点心酥甜,阖家老小依次叩拜祖先,感恩先人的恩泽庇佑,在这一拜一叩间,家族的根脉得以传承,亲情的纽带愈发紧实。 年夜饭桌,是团圆的华章。扶风合盘端上桌,肘花、皮冻、豆芽、红萝卜丝拼就五彩斑斓,肉质紧实,菜丝爽脆,浇上酸辣汁,满是醇厚丰腴;醋粉爽滑劲道,酸香开胃,裹挟着浓浓的乡土风味;酒满杯盈,亲人围坐,笑语晏晏,碰杯声里皆是对新春的祝福,对生活的期许,这一场盛宴,暖了胃,醉了心,慰藉了一年的奔波劳顿。 夜幕沉,星子亮,庭院中燃起篝火。火舌舔舐着夜空,大人孩子围火而舞,火光映照着张张笑脸,驱散了冬日的寒峭。鞭炮声再度响起,在噼里啪啦中,旧岁辞去,新春奔来。 于宝鸡扶风的这方土地,年是传承的习俗,是舌尖的眷恋,是亲情的汇聚,是心向美好的热望。在这浓郁的年味儿里,我寻到了根,觅见了暖,待来岁,仍盼归于此,续这一场新春嘉会,守这一份岁月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