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王常悦:黄县肉盒

煤炭资讯网 2025/1/10 21:44:17散文
社会上相传山东黄县肉盒的历史有四五百年的了。黄县就是今天的龙口市。为了了解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传承的黄县美食,我专门拜访了20世纪60年代在黄城大十字口肉盒铺工作,并在20世纪90年代,在海岱镇马村西开设了十年,专门制作经销龙东肉盒铺的王洪宁师傅。王师傅今年79岁高龄,仍然聪慧过人,双目炯炯有神,记忆力超人。
王师傅说,我是1965年从老家,当时的阎家店人民公社马王村(现属龙港街道)应征入伍的(入伍通知书是黄县人民武装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六日签发)。到黄城北大庙集结时,要我去北海舰队当潜水兵,再体检时,我不适应当潜水兵,而别的部队新兵已满额。于是由县人民武装部推荐,黄县计划委员会批准,把我安排到黄县商业局下属的黄县饮食服务公司西大街饭店工作。
当时的黄县饮食服务公司下属有十多个店铺,分别是西大街饭店、汽车站饭店、南市场饭店、东河饭店、大十字口肉盒铺饭店,还有黄城旅馆、黄城洗澡门市店、黄城照相馆、黄城洗染店,以及龙口街第一饭店、龙口街第二饭店,以上是国营单位。另外下属的黄城大十字口理发店,西大街东面理发店是两个大集体性质的单位。当时饮食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是孙兴顺(现北马镇西转渠村人),总经理邢世兰(转业军人,行政十七级干部)副经理姜春仁(乳山人),副经理栾克和(转业军人,行政十八级干部),文书王述生(曾是援藏干部,行政二十三级),会计刘广娟(女),出纳员孙伯平。我到西大街饭店报到时,饭店经理是杨书文(潍坊人)。
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小的家教就是老实做人,诚实做事。参加工作前,在村里当了两年生产队小队长,加入了共青团。在西大街饭店当服务员时,跟着主灶吴凤友师傅(招远大吴家村人)学着炒菜。由于自己肯吃苦,尊重师傅,工作成绩较为突出的原因。工作不足一年,就被饮食服务公司党支部推荐,被上级团委任命为黄县饮食服务公司团支部书记(团支部副书记张仁扑、文体委员王宗生、组织委员韩志伦、宣传委员周承隆),同时调到了黄城大十字口肉盒铺饭店工作。当时,我的工作任务是,领导全公司的青年和共青团的工作,同时协助肉盒铺经理王献斋(非党员干部,是1956年公私合营进入国营饭店的小业主,现北马镇台上殷家人),同时兼任肉盒铺的会计。当时肉盒铺共十九个人,经理王献斋、会计王洪宁、收款员王福德、采买张东日。工作人员,张桂英(女、灶师傅)、孙建才、曲秀贤、刘海环、赵福忠、耿焕美(女)、吴德涵。这些都是正式工。还有临时工杨增莲、王日法(墩师傅)、赵清河、王秀英、林乐英、栾XX(曲秀贤的对象)、李桂芳、李鹏等。
当时的肉盒铺,实际是这个饭店的特色面食。群众收入低,肉盒做多了卖不动,每天只做100~200个肉盒。当时是三两粮票,五毛钱10个肉盒。主要经营大众饭,馄饨、小火烧(0.05元/个)和普通的炒菜。
由于我的工作比较松闲,于是就主动学着炒菜,跟着师傅学习包肉盒,这为我后来成为厨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黄县肉盒的来历,听老师傅讲,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招远一王姓夫妇在现在董家洼村大槐树下开了个小吃铺,主要经营豆腐脑,馄饨,水饺等食品。
董家洼这棵古槐,相传是补天女娲所植,秦始皇东巡曾闻名到此焚香叩拜,据传《天仙配》故事也是起源此地,号称“天下槐祖”。王氏夫妇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买卖异常兴隆。当时正是万历前期,朝政清明,国运昌盛,百姓生活安定富裕。达官贵人,士族文人兴起了旅游热,为了出行方便饮食,社会上兴起了“攒盒”热。所谓“攒盒”就是木制的盒子,盒内分为不同形状的格子,将各种食品攒集为一盒,可携带外出游山玩水。
大槐树下的王氏夫妇开始为客人准备水饺,存于攒盒内,但是水饺存放时间不能太长,后来用油煎水饺较之普通水饺能存放长一点时间,在此基础上,渐渐改进工艺,发展成一种肉菜馅的圆形肉盒,比油煎的水饺个头大,存放的时间更长,这种肉盒皮酥,味香鲜,童叟皆宜。口口相传,有口皆碑,这种肉盒便轰动乡邑,上至官府,殷实人家直至普通百姓,逢年过节,外出旅游,生日庆典等重要活动中,肉盒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待客美食,成了一种时尚。由于社会需求量太大,王氏夫妇便到离董家洼不远的黄县城买了一间店铺,正式经营起肉盒生意。到了县城,买卖更加兴隆,影响面涉及了周围县乡,甚至整个胶东,还传到了全国各地。由于这种肉盒是在黄县城买到的,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个专用名称“黄县肉盒”。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黄县肉盒的工艺一直传到了新中国成立,1956年党号召公私合营,由原私人经营的黄县肉盒,便敲锣打鼓合并到了黄县饮食服务公司,成了国营餐饮业的一部分,并在黄城大十字口开设了黄县肉盒铺。
当时的大十口是黄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黄县肉盒铺在大十字口南约30多米的南北大街西边,朝东开门。大十字口的东西大街往东即县委、县人委、县总工会、县委招待所。大十字口往西就是商务局、县供销联合社、县公安局、照相馆、电影院、花木兰百货公司、被服厂。肉盒铺往南就是黄县人民剧院、邮电局、黄县人民武装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买卖非常兴隆。
由于自己的职责不需要时刻靠上去工作,共青团的工作也只是上承下达,组织团员青年活动,团支部的各委员都有分工,各个店铺的团小组也有负责人。会计工作也只是到了晚上做到日清月结即可。相对来说,工作并不是很紧张。因此瞅着功夫,向炒菜师傅学着炒菜,向包肉盒的师傅学着做黄县肉盒,很快就成了手。
谈到黄县肉盒的具体制作方法时,王师傅显得比较激动,他说这套制作方法是祖传下来的。具体的制作方法是这样的:
一、主料。面粉10斤,肥瘦猪肉9斤,水发干贝4两,水发海米1斤。
二、配料。水发黑木耳1斤,香油0.5斤,酱油1斤,食盐1.5两,葱姜小许,味精1两,韭菜(净)6斤,清汤适量,(如果用大白菜时,食盐2两)。
三、做法。1、将猪肉剁成细末,加酱油、食盐、味精、清汤煨好(时间约为1~2小时)。再将水海米切成碎小块,木耳切成小块,与猪肉合在一起,加水发干贝、韭菜、味精、食用油适量、香油拌匀成馅。
2、面粉加食盐和面碱少许,碱筋盐骨,用开水2斤烫面(冬天烫面多,夏天烫面少)搅匀。再用凉水合2.5斤面搅匀。两种面合在一起,边加水汆面揉匀,揉好的标准为三不沾,不沾手,不沾盆,不沾板,然后揪成面剂子,剂子的大小约和天津狗不理包子的面剂大小一样。把每个剂子用擀面杖擀成圆饼状。然后加食用油在圆饼上面均匀涂抹一层油后,从一边将面饼卷起,擀成圆形饼,再抹油,再卷起,再擀成圆形饼,再抹油,再卷起,再擀成圆形饼,这样可使肉盒皮起层,使烙好后肉盒皮酥松,要起层酥皮更多,可再卷几次。
3、将擀好的皮包上和好的馅,上面打褶,像包天津狗不理包子一样,包成圆形,必须包严不可有漏汤的可能。因为上锅时,首先烙封口有褶花的一面,如果包不严漏汤水,水和锅面油相接触时会发生爆炸,无法再操作。
4、将包好的肉盒,用另一块板压在封口有褶花的上面,用双手翻转,将油花面朝下放在另一块板上。
5、然后把锅烧热,用食用油把锅擦遍,等到一定时,将肉盒有褶花一面放在油锅的面上,用手推动肉盒,使其受热均匀,烙的火候一样,等褶花面烙好(见痂),这时要将肉盒在锅里翻过来,将有褶花面朝上,让锅烙肉盒的底部,也是用手推动肉盒,使其受热均匀,烙的火候一样,等底部也烙上痂了,就把肉盒从锅里拿出来,侧面立起来,放在锅底,依次排成行,底面抹上油,不断用手推转肉盒,让肉盒的侧面也烙上痂,这时肉盒的形状已经出来了,象一个圆形的象棋子。这时,再将烙好的肉盒重新褶花面朝下,全部放到锅里平放。同时锅底火要加旺一点,锅里放些食用油,不断地推动肉盒,使每个肉盒都能够让油炸一下。这样反复的前后不断地推动,使肉盒在锅里,有油的地方可以炸熟,没有油的地方也可以加热。经过不断地在锅里前后移动,使肉盒受热均匀,受到煎烤。经过一段时间,凭经验就考虑肉盒基本熟透了,可以出锅了。锅底可以停火了,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6、特点:肉盒皮酥,馅香鲜,就餐时配有一碗高汤。
7、高汤:开水加海米,加韭菜末,加紫菜,加香菜,加鸡蛋丝。
王师傅深情地回忆道,黄县肉盒铺制作肉盒的师傅是刘海环老师傅,刘师傅退休后,是杨增莲师傅接的班,两位师傅都为人忠厚正直,手艺精湛,是典型的德高艺精的好人。可惜的是黄县大十字口肉盒铺于1970年6月6日被撤销。肉盒铺的人员被分配到各个饭店去。我被分配到南市场饭店(人民剧场西侧),继续担任原来的工作。这时我炒菜的厨艺成了手,黄县肉盒制作的工艺也学到了家。
由于黄城离家远,为了照顾家庭,1975年1月,经黄县劳动局把我调到了山东龙囗酒厂伙房担任炊事班长。我在任期间,龙口酒厂伙房多次被评为县级和一轻系统先进单位。1979我在黄县技术大比武的竞赛中,获厨师比赛第三名。
王师傅说1993年,我从龙口酒厂内退回家,以儿子的名义,在老家马王村西开了一家,专门制作经销了十年黄县肉盒的饭店,名称为“龙口市海岱马王龙东肉盒铺”。我作为厨师,专门经营黄县肉盒,买卖兴旺,顾客盈门,使很多人尝到了黄县肉盒的美味。很多社会名人,企业老板专门前来品尝,甚至预订打包捎到外地,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谈到黄县肉盒,王洪宁师傅感慨万千,他深情地说,欣慰的是黄县肉盒已经入选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所出现的黄县肉盒,大多已完全失真。王师傅觉得自己已近八十岁了,真的希望真正的黄县肉盒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这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王常悦,现为山东龙口作家协会理事,退休前担任龙口酒厂工会主席,热爱文学创作,在全国各媒体发表散文诗歌数百篇,获奖作品数篇。


作者:山东龙口作家协会 王常悦 编 辑:肖平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