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霍富强:包粽子

煤炭资讯网 2024/6/5 23:11:57散文

  每年端午节,我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要包粽子。这是一种传统习俗。

  粽,在古代我国北方人不称为“粽”。因北方产“黍子”,用菰叶包黍做成牛角状,故称“角黍”。《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今北方称作黄米。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作为北方人,最思念家乡就地取材的黍米粽子。

  黍是“五谷”之一,生长在北方黄土地上耐干旱,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为此,成为北方包粽子的主料。它的蛋白质,矿物质铁、钾、锌等,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都优于糯米。同时,我国中医认为,黍米还有益气补中的功效。

  我国北方不盛产竹子,沼泽湿地多芦苇。嫩绿的芦苇叶成为了包粽子的主材。柿饼,也是北方的特产,上年的熟柿子,秋季做成柿饼,席上晒晾,装缸贮存直至表面出一层白糖霜,耐保存食用。红豆、花生都是北方生长的小杂粮,较为普遍生产。

  端午节,北方包粽子,首先要把芦苇叶清洗干净,将芦苇叶折成个漏斗的形状,把泡好的黍米、红豆、花生和柿饼块、装满芦苇叶,有条件的还放入红枣,把芦苇叶包严实,最后用桑皮绳捆绑好,放在蒸锅蒸煮熟烂,一锅热气腾腾的粽子就出笼了,不仅有粽叶的清香,还有杂粮的风味。大家都认为,粘糯的粽子一定要趁热吃,冷了不容易消化。

  包粽子,关于纪念屈原关联的说法,赋予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民间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流传至今:“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这是一种黏黏的思念,更是无尽的回味。


本网记者: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金驹煤电化公司 霍富强 编 辑:一鸣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