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矿:打造“人才引擎” 为矿井发展“赋能添劲”

煤炭资讯网 2024/3/8 22:00:51通讯特写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直以来,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矿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人才茁壮成长搭建全方位平台,培养出一批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青年优秀人才,为矿井安全平稳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主学习激活聚才引智“活力源”

  “测量是个精细活,一定不能够马虎大意,精准把握一丝一毫。”此时,该矿地测科贾圆正在专心地进行地质测量工作。

  贾圆是该矿一名年轻职工,入职不久的他对矿山充满了好奇,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让他一筹莫展,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关键时刻,该矿通过师带徒协议,为他指定了师傅,通过师傅手把手地教导,他的实践操作技能已经突飞猛进,现在已经成为矿井地质测量的“行家里手”,曾获得铜川矿业公司矿山测量工“技术状元”荣誉称号。

  坚决不让每一位职工在成长为“大拿”的途中掉队,是该矿对每一位新入职职工的要求和目标。而“师带徒”则是让每一位“小白”快速成长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该矿为新入职的职工指定了专职的师傅,通过传帮带、师带徒、手把手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每一位新职工都能够快速掌握新本领,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青年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发挥作用,为矿山的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

搭建舞台构筑人才培养“练兵场”

  “大家各抒己见,看看咱们今天的构思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没有的话,明天就试着加工了。”在该矿机电车间段军照正和几名青年职工一起对一个新的小创新进行最后的论证。

  该矿坚持以培养劳模、工匠为重心,形成了以劳模、工匠带领青年职工的工作模式,组建劳模、工匠团队,活跃在矿井生产的各条战线上,在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方面大显身手,使每一项工作更加“接地气”,培养出一支有眼力、有魄力、有能力的青年团队。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建成了协拓创效室,进一步搭建创新人才平台,根据青年职工的专长特长、兴趣爱好、理论基础,为每一位青年职工量身打造“成长套餐”。

  为了让青年职工看到成长的诸多“可能”,该矿还将借助公司人才招揽工程,紧贴生产实际和职工需求,加快紧缺人才、关键人才引进,深入开展技能工人培养,健全技术津贴考核办法,促进职工成才成长。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激励鼓励措施,强化“五小创新”“小改小革”成果展示,持续增加人才积累,不断扩大创新团队,提高全员创新能力。立足安全发展寻定位,紧盯管理机制找差距,按照“三层九类”对标主题和“对标1+1”提升要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对标交流活动,深挖提炼对标成果,强化实践案例推广运用,激发创新活力,为矿井更好发展筑牢根基。

创新模式打好素质提升“组合拳”

  “这几天的培训课让我受益匪浅。”该矿综采队一职工在参加完专题培训后说道。

  该矿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原则,为广大职工量身打造特色鲜明的“培训营养餐”,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内容涉及应急救援、冲击地压防治、瓦斯防治、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岗位操作、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以点带面,动静结合的特色工作模式。根据广大职工的岗位、工种等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课程,并及时对职工诉求进行反馈,按照职工所需及时开设培训课堂,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教授走进培训课堂,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特色培训。同时,充分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智慧培训教室进行现场模拟体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无缝对接,为广大职工输入了满满的“动能”。

  人才是矿井安全平稳发展的源动力。陈家山煤矿将充分结合矿井发展实际,将“四化建设”应用到职工培训中去,打造出一支驰骋矿山的“劲旅”,为矿井安全平稳发展注入“动力源”。


本网记者:崇娜 编 辑:一鸣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