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治疗疼痛有了新选择—腕踝针 | |||
煤炭资讯网 | 2024/12/29 20:46:56文教卫生 | ||
【本网讯】中医适宜技术——腕踝针,是一种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方向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疗疼痛的特色针刺疗法。此技术在华北医疗峰峰总医院北院区临床有关科室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该技术将中医传统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对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止痛效果确切,起效迅速,适用范围广。在骨科、康复科、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临床科室都有应用。 针刺部位和方法 ![]() 针刺部位主要包括腕部和踝部。治疗时,针刺点通常沿肢体纵轴进行皮下浅刺。腕部进针点共6个,在腕横纹上二横指(内关、外关)一圈处。从掌间尺侧至挠侧,再从腕背挠侧至尺侧,依次称作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踝部进针点有6个。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相当悬钟、三阴交穴)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治疗时间和疗程 ![]() 一般每次治疗留针30分钟至24小时,期间肢体活动不受影响。治疗次数和疗程根据病情进行调整,通常连续治疗3天后改为隔日一次。因针沿皮下浅刺,没有“酸、麻、胀、痛”感。该操作不受时间、环境、季节限制,且在留针期间,肢体活动不受限。 适应症 各种急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疼痛、术后疼痛、痛风、关节疼痛、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疼痛等。 另外,还可辅助改善脑卒中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如面瘫、偏瘫、肢体麻木;功能性障碍。如失眠、呃逆等。 禁忌症 “腕踝针”疗法除腕踝皮肤破损和局部红肿者不宜用,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在3个月以内者慎用外,适用于大多数疼痛症人群。 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及推广,不断丰富中医特色治疗的内涵。在临床应用中,对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规范管理,将中医特色技术落到实处,让患者体验到更加专业、暖心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