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文:九江之旅 | |||
煤炭资讯网 | 2024/12/27 19:09:12散文 | ||
和妻子谈恋爱时,听她说高中毕业后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叔叔家生活了一年多,在长江边上的一个商店里上班,出了商店的门就能看见长江。妻子还说,九江是个美丽的城市,有庐山、鄱阳湖、浔阳楼、琵琶亭,还有许多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心想以后一定要到九江去看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这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2009年秋天,我在矿机电科工作。上级领导通知我去九江参加全国班组建设会议。适逢矿井大修,我要参与科里值班带班,组织职工更换主副井大绳。矿领导就安排别人去参加了这个会议。我虽然想去,但也只好作罢。 去年7月份,我和妻子去芜湖参加她堂妹的婚礼,见到了九江的叔叔。老人家年近八十岁了,身体还很健朗,跟我说起了妻子以前在他家生活的许多事情。 从芜湖回来后,10月底我和妻子就买了到九江的火车票,去看她叔叔,再好好地游玩一下梦里去过无数次的九江,一解夙愿。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浔阳”、“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历史上曾是中国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是我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素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誉,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等众多名胜古迹。 到九江后,我和妻子与叔叔、堂弟吃过早饭,叔叔因年纪大了不能爬山,就让堂弟陪我俩去庐山。 我们坐索道上山后,先到了牯岭街。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两边青砖黛瓦的房屋,好像一个个待字闺中的少女。路边众多小吃店袅袅飘动的炊烟、热气,小贩热情的叫卖声,令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感受千年时空的轮回。街道干净整洁,溪水淙淙,绿树成荫。商店、酒楼、舞厅鳞次栉比,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但也游人如枳,流连忘返。 传说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关于庐山的描写,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出了庐山的雄奇高险,巍峨瑰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出了庐山临江靠水,烟雾缥缈,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参观了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博物馆、美庐等处。馆内资料显示,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大礼堂)始建于1935年,是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传习学舍、图书馆、庐山大礼堂)”之一。蒋介石曾多次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是蒋介石培训骨干的重要基地。 解放后,庐山会议旧址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三次庐山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庐山美庐,位于庐山西谷区南处,是国内极少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房屋。毛泽东主席先后于1959年、1961年和1970年3次登上庐山,并写下诗稿“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磅礴大气的诗篇,揭示了诗人借景抒情,面对波涛汹涌的形势,泰然自若,从容淡定的伟大胸怀。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花径和锦绣谷。这时的季节正是秋天,我们漫步在花径和锦绣谷,满地红叶,花团簇锦,不时有野生猕猴在林间飞纵而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在庐山建有“白居易草堂”。四月九日,白居易于闲暇中结伴游庐山,写有《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含鄱口是庐山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它位于庐山东南含鄱岭,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宛如一只欲饮鄱阳湖之水的巨口而得名。我们登上含鄱亭,站在亭中,远眺鄱阳湖的烟波浩渺,湖光山色,景色如画,尽收眼底。见此美景,我不禁诗兴大发:“美丽九江,浔阳江畔,江州司马琵琶行。庐山风光,香炉草堂,含鄱口外揽秀色。” 庐山游玩结束后,在叔叔的陪同下,我们去了西林寺和东林寺。在公交车上,叔叔说:“西林寺和东林寺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们都在一个地方,中间隔的不远,我们先去西林寺,后去东林寺,中午在东林寺吃斋饭。” 到了西林寺,站在寺门口,高大的门楼雕饰精美,红瓦灰柱,飞檐翘角。中间的主门楼上方书有隶书体的红边黑底“六朝古刹”四个黄色大字,两边的侧门楼分别书有“般若”“解脱”两个隶书字。红砖砌成的围墙,衬托出千年古寺的幽静,给寺庙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庄严。西林寺位于庐山北麓的香炉峰脚下,由东晋年间的慧永法师创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因北宋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而声名远播。 游完西林寺,我们又来到东林寺。东林寺也建于东晋年间,比西林寺晚十几年,由高僧慧远大师所建。作为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在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林寺与西林寺相邻而居,两者共同构成了庐山地区的重要佛教文化景观。 东林寺庄严肃穆,红色的墙壁,金色的屋顶,在秋天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寺门前,一幅楹联映入眼帘:“苍山作势江湖静,翠竹如第 细雨轻。”字字珠玑,意境深远。门口有一些卖香烛、水果的小贩和出租车司机,还有许多前来参观的游人,也许是出于对寺庙的礼貌与尊敬吧,都非常的安静,没有一丝的喧嚣。 进寺后,我们穿过一个绿植覆盖的长廊,旁边的竹林枝叶繁茂,有的小枝上还挂着“福”字。寺内,有的人在烧香拜佛,有的人在静静地参观。 在叔叔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聪明泉”。只见有一眼泉水,和一块关于“聪明泉”来历的石刻。相传东晋时期荆州刺史殷仲堪游览东林寺时,与慧远大师两人行至山脚下,见苍松翠柏环绕,泉水潺潺,便在此谈经论道。殷仲堪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慧远大师指泉赞道:“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从此,这泉便得名“聪明泉”。我洗净双手,用竹筒做的勺子舀了一勺泉水,清澈明净,饮之,清冽中有一丝的甘甜。 我们随着游人来到天王殿,只见殿前一大片莲池,池中有滴水观音,端坐于莲丛之中。东林白莲,古时又称“青莲”。相传慧远祖师创建东林寺时,凿莲池,亲手种下白莲,集僧侣结莲社。因此,净土宗又称“莲宗”。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中午用斋饭的时间。游人们分男女排成两队进入斋堂,在义工的引导下入座,男女分开坐。每个座位上都有一张写着唱词和用斋饭规矩的纸。开饭前,在一名僧侣的领唱下,大家也唱着纸上的祈祷歌。开始吃饭的时候,义工把饭菜舀在碗里。如果不够吃的话,义工经过你面前时可以让他再添加饭菜。但是,一定要吃完,因为寺里规定,斋饭是不能浪费的。吃好之后用惜福水,将碗筷冲洗一下喝掉。义工会给每人发一个苹果。饭后,游人们依次离开斋堂。在用斋饭期间,能容纳数百人的斋堂,除了诵唱祈祷歌和吃饭,没有一点杂声,非常的安静。 九江之旅很快就结束了。我和妻子告别叔叔、堂弟,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九江----这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美丽的江南名城。她的自然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值得人们赞美和向往。期待着这颗瑰丽的江南明珠,继续在祖国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