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杨:纸 鸢 | |||
煤炭资讯网 | 2024/12/17 19:42:41散文 | ||
小时候放风筝的乐趣,如今只在回忆里,变得零零碎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高鼎的《村居》把放风筝的时节和孩童天真烂漫的童趣写进了古人的生活。真是值得玩味引人遐想。 我记得上小学的课文里有篇关于放风筝的文章,放学回家立马就找来细竹子,不用的挂历,剪刀和透明胶带,用钢笔在挂历上一通画样,剪裁出自己想象中蝴蝶形状,用竹子做骨架透明胶带固定,绑系上线就和我的小伙伴兴冲冲跑到煤厂坡道上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成果。由于没什么风,从坡上拽着线飞奔到坡脚,风筝飞出十来米就失去动力,很快就栽下地来,几次三番呲地后蝴蝶风筝就出现了破损,为什么不像书本里的放风筝的文章画面,像雄鹰展翅飞翔在蓝天,像鱼畅游在水里……哼!一点也不好玩! 然而,却有成功的事例。选煤楼附近的山头,邻家飞哥就曾把彩条布拖着长尾巴的风筝放到蓝天上两三天没下来过,飞的高度怕是有一千多米,那骨架还是几根废钢筋做成的,那成就感那神气劲在我们山头的小伙伴们中咔咔炫耀的,好生让人羡慕嫉妒恨。 许多年以后,见到铜川老区的家长们带孩子,在风和日丽的体育场上放风筝,花花绿绿的各种各样的,不论是平衡性还是美感,都是我曾十分向往拥有的,然而,我却没了对风筝飞上蓝天的热情与激情,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也老了。后来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带孩子去体育场看别人玩风筝,问儿子要玩风筝吗?孩子说那没有意思,不如把你手机拿给我打两把游戏玩的快活。我一阵无语挠了挠额头。时代在变,有手机看到了那些放风筝比赛的视频,我都是随手点赞或者来条评语赞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