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文:怀念我的老舅 | |||
煤炭资讯网 | 2024/12/15 11:40:03散文 | ||
秋去寒来,思念如细雨。我的老舅(淮南方言,就是小舅)已过世七年多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经常想起老舅,想起那个心地善良、勤劳,有点木讷、寡言少语,对俺家无私帮助的老舅。正是因为老舅的帮助,俺家才度过了好多次的困难。 我母亲兄妹五人,老舅排行老小,1954年出生的。老舅初中没毕业,就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了,放羊、喂猪、下地干农活,什么活都干。在农村,有的人家比较懒,猪圈不打扫卫生,猪身上脏兮兮的,离大老远就能闻到猪圈散发的臭味。老舅不是这样的,他天天从池塘里拎来水,把猪圈冲刷的干干净净,又用刷子把每一头猪的身上也刷的非常干净。猪食槽溅出来的东西,老舅看见后,也及时清理。猪喜欢吃芋头秧子,老舅就把芋头秧子洗净后,用铡刀切好,拌上麦麸煮熟后喂猪,猪可喜欢吃啦。所以,老舅喂的猪上膘快,长的大,出栏快,附近十里八村的都知道老舅喂的猪好。 那时候,老舅虽然年纪小,是个半大小伙子,下地干农活,却不输大人。犁地、插秧、施肥、收割,样样都会。但是,生产队长却说他不够十八岁,是小孩,只能拿大人一半的工分。好多人都觉得不公平。老舅说“队长也有他的难处,这个口子开了,以后就不好办了。” 老舅还会理发的手艺。农闲的时候,他就挑着剃头挑子,在附近的村子里给人剃头,挣点钱补贴家里。老舅剃头的技术好 ,不但能剃光头、小平头,还能理中分、三七开,加上性格好、厚道,大人小孩都喜欢让他剃头。如果谁当时身上没有钱的话,以后再给钱也行。 老舅聪明,有些东西一看就会。他看别人做木匠活,画线、刨削、钻眼、榫卯,看了几次就会了。像姥娘家和俺家的菜橱子、小桌子、小凳子,就都是老舅做的。 俺家生活非常困难,经常出现断炊情况。我母亲因为嫁到矿上,娘家的地被生产队收了。多亏了姥娘家的几个舅爷帮衬,才能度过难关。特别是老舅,只要庄稼收了,不管是麦子、玉米,还是芋头、豆子,都会给俺家送来,有时是一架车,有时是大半车。 姥娘家在淮南十五中北面的林巷大队草湖生产队,俺家住在淮南十四中西面的崇文村。从姥娘家到俺家,大约有十七、八里的路程吧,老舅一个半打小伙子就经常独自一人拉着一板车的粮食给俺家送来。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电话,可以提前打电话说一下。一般情况下,老舅给俺家送粮食,都是上午能到俺家。记得有一天,下着小雨,下午一点多钟,老舅拉了一架车的玉米送到俺家,浑身都湿透了,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是泥。母亲慌得赶紧找了几件父亲的衣服,给老舅换上,做了一点饭给老舅吃,问他身上怎么了?有没有受伤?老舅说早晨出门的时候没下雨,到半路上下雨了,架车轱辘上粘的全是泥拉不动。农村的土路又滑,又摔了几跤,还好没有受伤。母亲心疼地对老舅说,以后别一个人给俺家送粮食了,等到收粮食的时候,叫我父亲去姥娘家和老舅一起拉车。老舅憨厚地笑笑说,我是大小伙子了,没事的。 老舅二十多岁的时候,赶上淮南矿务局潘集煤矿招工。老舅就跟姥娘、三舅商量好后,到潘集煤矿参加工作,当了一名采煤工。以后,老舅结婚、来孩子,调动工作到望峰岗机厂。俺家因父亲工作调动,从淮南九龙岗搬到宿州朱仙庄,和老舅的联系就渐渐少了。 后来听老舅妈说,老舅得了重病。我和妹妹、弟弟从宿州到淮南九龙岗矿工医院看望了老舅。看见被病痛折磨的老舅,俺们兄妹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后来,老舅妈打电话说,老舅走了。俺们兄妹请好假后,立即赶到淮南,见了老舅最后一面。 天堂无痛,唯安宁长存。老舅,您的离去让我们万般不舍,愿您在天堂的花园里,没有痛苦,找到属于您的安宁,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简介:洪德文,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曾任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仙庄煤矿队建办副主任、工会办公室主任等职,是宿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宿州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员、埇桥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酷爱新闻与文学写作,有数百篇稿件被国家和省市级媒体采用,亦有散文散见于《市场信息报》《煤炭资讯网》《安徽煤炭网》《安徽省企业文化网》《宿州市作家协会》等媒体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