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湘洲:我的姐姐 | |||
煤炭资讯网 | 2024/12/14 13:09:10散文 | ||
去年这个时候回老家,见到了我多年未见、一奶同胞、实乃手足的姐姐! 近段时间,妹妹和我几次通电话,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姐姐、总是姐姐、还是姐姐! 我的姐姐一九四八年正月十六出生,虽然长在新中国、红旗下,但是为了照看当时年幼的哥哥,父母无奈,只把姐姐送进学堂念了8天书。 姐姐没文化,但心地最善良;姐姐不识字,但关心我最多。姐姐不会玩手机,但在她的心里,总是惦记着这个,惦记着那个,唯独很少关心她自己。 2018年春节之前,我可敬的姐夫不幸患上了不治之症,我携妻儿专程回老家探望。然而,过完年回来时间不长,我在兹念兹的姐夫带着遗憾和不舍走了。当我获悉姐夫不幸与世长辞的噩耗,欲再度返回老家武汉时,我的姐姐高低不让我回去、坚决不同意我回去。她说:“你们离家路途遥远,来回万里,拖家带口,回来一趟不容易”。我知道这不是姐姐心狠,也不是她的本意(如果距离近,她肯定是愿意并希望我回去的呀),我更理解这是姐姐对小弟的善意、爱意、情意!她考虑的是我在路上又要破费,多花盘缠。 多年来,远方游子的我对故乡的点点眷恋情重绵长,尤其是留念充满故乡风味的家乡菜。值得庆幸的是,在这40余年里,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搞活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武汉老家的家乡菜现在在东北,几乎全都能买到了,而唯独南方的腊鱼各个大小商场均没有货源供应销售的。这些年是敬爱的姐姐年年给我邮寄。尽管每年我都说:“不要邮了,不要寄了,邮寄的费用比去菜市场买新鲜活鱼都要昂贵”,但还是没能阻拦住姐姐对我的手足惦念之情! 在我兄弟姐妹六人中,在我参军并转业在遥远的东北辽宁铁法煤矿,工作、生活这43年多的时日里,姐姐因为不会写字,是唯一一个没有给我写过书信的人。但这倒反而让我感到姐弟情深,不用语言,只用心灵。我认为我的姐姐,仿佛是全天下最好的姐姐,最有文化的姐姐,因为她勤劳、她善良、她热心、她重情、她讲义、她忠厚、她淳朴。 姐姐比我年长15岁,比妹妹年长18岁。我人生中真正开始记事的时候,就是她1968年冬天20周岁出阁时。那时,我刚满5周岁,妹妹两周岁,她待我俩这个最小的弟弟和妹妹格外亲、分外爱,如同己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姐姐虽然出嫁离家,但她总是经常回来看我们。那时经济条件着实不好,但她回家从不空手,在供销社给父母买面包、点心,给我们买饼干、糖块。当然,面包、点心父母也舍不得吃,只是尝一口后,全归我们。父母和我们弟妹5个全家7口人所穿的鞋,全部是姐姐一个人用手工制做的。她心灵手巧,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用针线纳鞋底,一针一线,一纳就是深更半夜。 姐姐没有学过专业厨艺,但通过自悟,烧得一手好菜。左邻右舍谁家有大事小情置办酒席,时常请姐姐帮忙掌勺,姐姐做的十碟八碗、美味佳肴堪称上品,富有地方特色、家乡风味十足、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姐姐最擅长的“沔阳三蒸”。姐姐帮别人家做菜,从来不收一分钱,她说帮忙就是帮忙。但谁家要是送给她毛巾,她乐意收下,她用毛巾擦额头上的汗滴时,感到非常开心。 姐姐虽然没有念过书,但培养的四个儿女都很优秀,个个孝顺、知书达理、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这也是姐姐人生中最大的欣慰与慰藉! 姐姐已经是小八十的人了,从妹妹那里得知姐姐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小弟我为她高兴。也默默地祝福并祈愿她长命百岁,再活二十年。 纵观姐姐的大半生:她只知付出,不求索取;只知奉献,不图回报;只知劳作,不知歇息。如今,儿孙满堂的姐姐,闲暇时常指着一部身体斑驳的架子车对孙辈们说:“人生也如这车一般,只要动起来就不会老。这车五十多年了,还能载二三百斤重跑上几十里。” 姐姐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朴素的人生态度乐活每一个日出日落,这也是她的养生哲学,健身补药。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了。回想去年这个时候和姐姐在故乡武汉团聚的美好时光,心里总是亮亮的、甜甜的、热热的、暖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