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铁:川藏线 一路美景一路情 | |||
煤炭资讯网 | 2024/11/16 13:33:18小说、故事、杂文 | ||
川藏线是国道318线四川至西藏路段,沿线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大江大河,令人向往。近期,有幸和朋友一起畅游川藏线,翻高山、跨急流、赏雪景,一路风景壮丽,人们热情好客,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走在泸定桥上
穿过二郎山隧道,我们来到泸定县城。车刚停下,大家便迫不及待跑去泸定桥。
9根铁链作底链,铺上木板,4根铁链分两侧作扶手,这就是历史厚重的泸定桥。走在桥上,俯瞰桥下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河水,真让人有几分的恐慌,我只能在朋友的搀扶下颤颤惊惊从桥上走过。
到了桥头,仰望对岸的高山,一尊红军的雕像特显伟岸。他好像在向我们讲述着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故事,讲述着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伟大壮举。站在泸定桥上感受大渡河的惊险与壮阔,又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刚才自己在朋友的搀扶下从桥上走过,和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从泸定桥过来,景区经营水果的阿彪看到我们的车牌,上前问道,你们是从遵义来的吗?得知我们是从茅台来的,他脸上露出了微笑,当年红军过茅台,用茅台酒擦骨疗伤,你们带有茅台酒吗?卖两瓶给我在泸定桥头滴下几滴,让当年掉入河中的勇士品尝品尝好吗?从阿彪的表情和说话,看得出他对红军的敬畏。
阿彪是泸定本地人,他给我们讲解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故事,讲述了泸定县的发展。如今大渡河上建起了几座水泥大桥,两岸街道整齐有序,游人如织,泸定县城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景象。
现场听一曲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就是这首歌曲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使得跑马山扬名世界,大家都慕名来到康定这个有着爱情故事的地方。
我们到康定市城已经是晚上,也想知道些跑马山的故事。酒店的服务员告诉我们,跑马山在康定市城南,藏名拉姆则,意为仙女山,因山顶有湖泊五色海,故又名五色海子山,海拔约2700米,主要景观为五色海、吉祥禅院、跑马坪、浴佛池等。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日,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当地群众都会在跑马山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当地称之为四月八转山会,并同时在跑马山上举行赛马活动。
由于忙赶路,我们未能亲临跑马山。可是那天夜里我们在康定市城转了些地方,情歌广场上大妈们正唱着《康定情歌》跳着广场舞;旅客谈论声中,也在议论着康定的情歌;躺在酒店的床上,听着折多河河水流过的声音,仿佛也听到了:“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我思绪万千,李家的大姐和张家的大哥真让人向往,乘着歌声的翅膀,我和慕名的游客都来到了你们的身旁。
圣洁美丽的木雅
翻过折多山,我们走进了木雅圣地。景区司机告诉我们,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过古老辉煌的木雅文化,也是藏王松赞干布的第四个王妃——木雅公主“嘉姆尊”的故乡。
走过经幡围成的长廊,站在海拔4500米的观景台前眺望,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山上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的耀眼。山下雾气环绕,这些山峰看似在雾气里升起,这些雾气又仿佛是山峰穿着的白色婚纱。
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我感觉有些寒意,头也有点疼了,连忙走进游客接待中心。接待中心的姑娘亲切地递给我一瓶氧气,说道,你应该是高原反应吧,快吸几口会好的,说着又给我递上一杯热水。氧气要钱吗?姑娘说,在这里钱没氧所重要,快吸上几口。接待中心里只有我和其他一名游客,我们和姑娘聊了起来,姑娘叫阿洁,大学毕业来木雅工作已经两年了,她家虽然就是本地的,可是为了工作两年里只是过藏族年时回过家。她告诉我们,她上过学,能很好地和游客沟通,能力所能及地帮助旅客,所以她放弃了回家,就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我和她开玩笑,你工作做好了,说不定哪天就会有个小伙也像跑马山那张家的大哥一样,来木雅看上你哟。游客接待中心里,阿洁笑了,我们也笑了。
景区司机的话得到了印证。难怪,人们都称这里叫木雅圣地。
斜库村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车窗外一条小河从村里绕过,一户户人家映入眼帘,一群年轻人在村边围着一头牦牛谈论着什么。打开元道经纬相机,这里是海拔4000米的西藏自治区左贡县斜库村。
村里,几户人家筑有围墙,将房屋围着,围墙边还停放着大货车、小汽车。我们走进一户没有围墙的人家,年轻的女主人见到我们便高声呼叫起来。原来他是在呼叫老公吉多,说家里来客人了。
吉多从牦牛边连忙跑过来,吃力地用普通话招呼我们进屋子里。屋子里装修可漂亮了,他招呼我们坐下,妻子忙给我们准备酥油茶。接着,附近的两对青年男女也来到他们家,我们便聊开了。
吉多说,党的政策好,帮助他们发展牦牛养殖,牦牛养殖进有保险,他们养殖没有风险,他家养了80头牦牛,其他人家有的还要多些,一年下来,仅牦牛一项就是个可观的收入。他们热情地领着我们去了附近的人家,都呈现出幸福祥和的景象。我们返回停车的路上,几个小孩还和我们打招呼,问我们带有好吃的东西没有。递给他们几块蛋糕,他们吃着,不停地给我们伸出大拇指,说和他们平时在商店里买的一个味道。
就是,现在藏区的生活变了样。当我们驱车离开,车窗外,藏民的房屋上一面面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
感受觉巴山的天险
驶过澜沧江畔如美小镇,我们进入了觉巴山盘山路,上山的入口处警示牌提醒:注意一路飞石、塌方、泥石流。刚才,我们几人还说说笑笑,开始爬山了,大家的心情都沉重起来。
觉巴山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透过车窗望出去,澜沧江深深下切,江岸壁立千仞,公路在绝壁上延伸,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别说树就连草都没有一株。小刚兄弟开着车,眼视前方,一点也没心思往车窗外瞧瞧。保林兄坐在副驾驶安慰大家,别怕,以前我经常跑这条路,那时才叫难跑,路面是毛路面,只能过一个车,如果对方来了车辆汇车都要操作半天。此时,左边一车辆货车超了我们的车。超车时,我好怕他掉下深深的澜沧江里,虽说路边上有护栏,可是护栏是用水泥条托起建在边上的,别说车过,叫我走到护栏边上都会恐慌。
一山藏四季,顷刻有风雨。刚才还风和日丽,现在就天阴下来,能否加快点速度,翻过山顶就好了,要不下起雨说不准山上还会发生塌方、泥石流,我心里担心着。前面路面施工,前前后后的车都被叫停了下来,走在前边的车驾驶员下了车往山上张望,原来他停车的上方正有泥沙往下流落。
车放行了,我们继续往上爬,终于爬完了30公里的盘山路,大家悬着的心才松了口气。放眼望去,十多名筑路工人为了车辆、游人的安全还在山间公路上忙碌着。
享受然乌湖的美丽
沿着八宿县西南方向的山岔走,两山间冰雪融化在路边形成了潺潺的流水。向正前方望去,山上的积雪更是显眼,在西藏服役多年的保林哥介绍说,那雪山的脚下就是然乌湖。
看似很近,可我们开了半小时的车才到了湖边。然乌湖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湖面的海拔为3850米,传说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他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便形成了湖。
湖的四周分别是海拔5000米以上危耸峻峭的岗日嘎布雪山、阿扎贡拉冰川、伯舒拉岭,然乌湖的水就是山上的冰雪融水。而山下靠近湖坡地段,长满了青翠苍劲的松柏等针叶林丛,在这群山绿影环抱之中的然乌湖显得格外静谧而妩媚,像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湖周景色优美,草地、森林、野花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湖畔绿茵般的草滩上成群的牛羊以及一片片生长着青稞、豌豆、油菜等作物的田园点缀其间,再加上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美如幻境
畅游在湖边公路上,享受着这里的湖光山色,我想起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然乌湖不正是青藏高原上的“西湖”吗?!
藏地江南波密
然乌湖溢出的水流形成了河,公路沿河而下,路边是连片的原始森林,穿过原始森林,黄昏时分我们到了西藏的江南——波密。波密藏语意为波窝,是祖先之意,为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出生地,因此又被称为藏王故里。
这是一座雪山脚下的县城,站在城内仰望四周,目光穿过低矮的屋脊便看到了不远处巍峨挺拔的绵延群山风貌,冰川覆盖着山顶,白色晶莹透亮。因此,这里又有雪山之乡的美称。
广场上响起动人的歌曲,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开始跳起了广场舞。起先几个人的载歌载舞变为集体的狂欢,其间有当地的藏民,也有和我们一样慕名而至的自驾游客,大家互不相识却拉起了彼此的手,和谐、友好地舞动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地起床了,外面下着细雨,在酒店借了把雨伞,顺着河床走去,然乌湖下来的河在这里已形成了大河,平缓的河床能听见流水的声音,本地的、外地来的旅客,好多的人都在细雨中沿着河床行走着,听着流水的声音、赏着远处的雪山,感受这里的变化。
公路沿河床而下,海拔在2000米左右,河床边连片的油菜、青稞、小麦,还有一排排整齐的藏族同胞的房屋、成群的牛羊,这里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缺氧不缺精神的日多
墨竹工卡县日多服务区,一块广告牌上写着缺氧不缺精神。这精神指的是什么?我思考着。
突然,司机说车的油不多了。服务区没有加油站,我们只得到县城补给。我们的车上的油从日多服务区完全可以跑到墨竹工卡县城,可是我们到墨竹工卡时下错了道,从U型下道口上了另一车道返回了。
这下大家都心急了!此时后面来了辆警车,我们将车上的双闪打开,同时伸出手用力向警车挥手求助。警车没有发现,跑在我们的前面去了,我们加大油门冲过去,又一次挥手求助,警车发现了,在前边的应急车道停下,将我们护送到了服务区。这警车是国家法学院西藏分院的,倪仲伟院长和几名工作人员在服务区跑前跑后,帮助我们找油,在没找到油的情况下,他们给我们想办法,要我们下服务区去日多乡政府想办法。
西藏地区加油非常严格,需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三证齐全才能在加油站加油。日多乡政府的同志给我们联系拖车,将车拖去墨竹工卡县城加油站。我们车上的人多,加上去墨竹工卡县城有60多公里,我们通过手机联系顺风车去县城要300元,可公路边一个叫没有阳光的温暖的藏族姑娘只收我们200元钱,就送我们去了县城,还说能帮助我们游客是应该的。车上,姑娘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西藏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度过了困难。
西藏同胞就这样高速路上护送我们,克服困难帮助我们,我想在这高海拔地区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这精神应该就是他们克服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应该就是他们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应该就是他们民族大团结的精神。
离开西藏,我给倪仲伟院长发短信表示谢意。倪仲伟院长回信:“欢迎您再来西藏”!走过川藏线,沿途的风景、人情让人难以忘怀,真想再次畅游川藏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