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斌:一叶红船承载千钧 | |||
煤炭资讯网 | 2023/7/4 16:24:47散文荟萃 | ||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我叫南湖,来自浙江嘉兴。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我,近几十年来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这几千年的总和。我以为他们是为了看周边林立的高楼,可他们的目光却从那些高楼上一扫而过;我以为她们是为了远处九锁、天柱诸山的峰峦,可她们却背对群山,紧紧盯着依偎在我怀里的红船。为了理解他(她)们,我只能唤醒陈水,将那记忆的片段拼凑、融合。 我诞生于东汉熹平二年,也就是你们说的公元173年。当时的余杭县令陈浑为避免苕溪洪水攻堤浃岸,致下游杭、嘉、湖三地俱遭漂没。“橐输四万金,兼人工以十万计”,筑堤将天目众山之水留在这里,建成了我。湖中筑以界塘,其西为南上湖,周围32里;东为南下湖,周围34里。两湖东界为八角亭、白泥山,西界为洞霄宫,北界为石门塘,面积1.37万亩。 陈浑以后,唐代归珧,宋代杨时、 章得一、江袠,元代常野先,明代戴日强,清代张思齐、龚嵘、张吉安等均有功于我。他们组织民众疏通我“肚中”沉积的泥土,运往别处加固堤塘;用浚湖的泥土筑起十字长堤,又在堤上种桑栽柳固堤。我也乐得承载澎湃浩荡的水势,使水流不至于冲溃堤坝,泛滥成灾;在天旱时,他们就可以引水灌溉杭州、嘉兴、湖州的田地。 我以为造福一方百姓是我最大的成绩,却不知令我名满天下的,是1921年的那一天。那一天是阴天,下着小雨,中午11时左右,一艘中型红色画舫停在湖心岛雨楼东南约200米的僻静水面上。若有船划近,坐在红船头的一名歌女就会用纸折扇敲击船板,船舱里就会立即传出噼啪作响的搓麻将声和吆喝声,留声机也响起了京剧段子,其他船走远,嘈杂的声音就会停止,红船内的对话声就又开始此起彼伏。歌女的身影倒映在水中,虽然妆容精致,可依旧难掩眉眼间的巾帼英雄豪气,船里的年轻人亲切唤她——王会悟。 下午6时左右,红船上的年轻人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呼喊声在雨中沉稳有力。红船划向岸边,年轻人离船而去。他们步履匆匆,眉宇间透露着兴奋、自信与坚毅。 后来不断有人来看我,我才知道当天发生的事情影响多么深远。那10个年轻人开了7个小时的会,在船舱里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领导机构。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中央和地方机构等组织制度;确定了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还规定了党的纪律。这份纲领兼有党纲和党章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而我,只关注着头顶的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对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带给我怎样的变化与影响。 那位说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年轻人,将革命的火种迅速播撒到全国。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我闻所未闻的新世界。几千年间无数次目睹的豪强霸田、截水、泄洪惨剧再也未曾出现。1964年,其中的另一位年轻人董必武也已78岁高龄,他重来我这里,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我由衷的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因为每一个穷苦的百姓,都因为他们的努力,绽放出了最真挚的笑容。 一直以来,最喜欢瞻仰我怀里红船的,是共产党员。他们称“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我们党诞生的地方,是我们党的根脉。”他们称之为“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嘉兴这里瞻仰红船。他指出:“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叶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如今,中国共产党已从“一大”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9800多万名党员。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最真实写照,这是“红船精神”承载千钧的伟大力量。 岸边垂柳依依,征途漫漫,精神永恒。水面波光粼粼,瞻仰红船,重新出发。红船旁,展馆前,党旗招展。全国各地的游客,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红色之旅络绎不绝。红船引航,驶向彼岸,必将终达所愿。 “红船精神”,永不过时,浙江嘉兴南湖,欢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