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泽:浅析构建区域档案管理共享格局的有益实践 | |||
煤炭资讯网 | 2023/6/6 20:52:14论文、言论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指出:“国家推进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在实现档案资源的集中与整合同时,聚焦打破档案保管机构之间有关档案接收利用的界限,广泛整合本区域范围内的全部档案资源,逐步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电子化、数字化,是加强档案管理的新课题。近年来,面对档案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川煤集团物产公司宜宾管理中心充分利用自身房屋、土地、设备等资源优势,积极与华荣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安管中心协调沟通,邀请共管共建档案,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区域大档案格局,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档案管理新路子。 一、面临新形势,思考新课题 川煤集团物产公司是根据川煤集团司法重整和深化改革 8+1方案,于2020 年底新成立的公司,五大片区留守处(管理中心)也是在物产公司成立后应运而生的单位,工作职责定性为:发挥留守与经营两项职能,做好“存量资源培育管理平台”和“低效资产承接处置平台”两个平台。为此,物产公司及各片区留守处(管理中心)奋力扛起了为川煤集团改革发展稳定“托底、兜底”的重大使命。 “托底、兜底”的职能,决定了芙蓉留守处承接了原川煤集团芙蓉公司几十年来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棘手。五对去产能矿井单位,地跨两市(宜宾、泸州)、五区县(宜宾市叙州区、高县、长宁县、珙县、叙永县),社保欠费问题、去产能单位债务问题、采煤沉陷区及安居房证件办理、“五险一金”历史欠费等问题、矛盾突出,造成信访件居高不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档案工作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物产公司宜宾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积极面对新形势,确立新目标,领受新任务。 二、依托自身优势、整合区域资源 (一)召开档案协调会联手合作共建。物产公司宜宾管理中心主动联系华荣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宜宾安管中心,召开档案共建管理协调会,双方就档案共建管理、开发利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协调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宜宾芙蓉大厦主档案室,按照“我出场地,邀他共建”的思路,档案场地(房屋)、设备由宜宾管理中心提供,档案人员劳动关系在安管中心,工资由华荣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公司支付,共同建设共同管理,除承接了原芙蓉公司所有工作职能外,留守处土地房屋权证、“三供一业”、棚户区改造等档案,华荣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宜宾管理中心科技、图书档案、特殊载体等档案均移交主档案室保存。 (二)巩固宜宾市档案室设施设备建设。宜宾管理中心将档案室设备设施平行移交安管中心,安管中心负责档案室日常管理。目前宜宾主档案室配有移动密集架20组40列,铁质档案柜160个,办公设备配有电脑1台、打印机1 台、刻录机1台,扫描仪1台、复印机1台、摄像机1台、照相机1部;保护设施有空调2台、除湿机3台,配置有温湿度计、避光窗帘、灭火器和防虫药物;装订工具有缝纫机 1台、电钻1把、切纸刀1把。宜宾主档案室实现了档案库房、阅览室和办公室三分开,库房符合《档案馆设计规范》的要求。 (三)强化去产能单位档案归口管理。珙县巡场片区设置分档案室,主要保存原珙县巡场片区、叙永片区红卫、珙泉、白皎、杉木树和西华煤矿五对去产能矿井人事、工资等历史档案,档案室设在退出矿井管理处,并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划》要求,规范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工资人事档案、特殊载体档案、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服务职工群众。 三、为党管“档”,档案资料修复性抢救 一是对散落在红卫煤矿和华荣技术中心的武乐煤矿涉及井田地质报告、土地复耕复垦等图纸资料、文字资料、光盘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归档。二是投入资金4400元,对棚户区改造工程、“6.17”灾后重建安居房图纸、文件资料进行修复。三是投入资金31000元,对白皎、红卫、珙泉、杉木树四对去产能矿井从1967年至2021年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工资档案,分三次进行搬运,重新清理归档,登记造册。 四、完善制度强化培训,规范管理提升水平 (一)完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宜宾管理中心先后印发了《档案管理办法等13项档案工作制度的通知》,《关于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档案整理、保管、统计、利用、收集归档以及鉴定销毁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并按照工作性质和责任管理划分,配备了14名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日常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 (二)加强专兼职档案员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2022年7月19日,组织开展了档案管理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积极地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了法律法规意识,和更加规范收集、整理归档文件资料的质量。 (三)认真做好文件材料归档。根据上级精神,随着企业的更名和立卷方法的变化,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文书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通知》,及时修订了各种门类文件材料归档办法,以及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按质对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四)积极抓好文件材料的质量工作。综合部严把文件材料质量关,并纳入办公室业务考核重要内容,杜绝了文件材料上铅笔、圆珠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复写纸等字迹出现。文件材料印章齐全,签字手续合规,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对需要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严格把关,建立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履行了文件材料移交借阅、登记、签字手续。文件材料的归档基本齐全、完整。 (五)抓好档案整理、立卷质量保证。一是为保证案卷的质量,下发了《关于催收年度档案资料的通知》,留守处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搜集档案的文件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综合档案室,由专职档案人员对文件材料进行价值鉴定,负责整理、立卷、装订等归档工作。二是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方案,实行了协同办公系统档案管理功能区管理,建立了档案数据库,分别有文书(管理类)档案、会计档案、特殊载体,实现全文数字化管理。三是建立健全档案保管、编目、利用、编研、保护、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杜绝档案霉变、褪色、扩散、污损、虫蛀、鼠咬等现象,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利用。 五、服务生产经营,档案开发利用取得效果 (一)服务职工方便群众 一是两年来职工利用档案492人次,工作查考136人次;其他因离岗离职、特殊工种退休,查找档案资料、复印原始工资册等223人次。二是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完成了白皎塘坝采煤沉陷区 896户住户长达12年未办理产权证问题,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群众利益。 (二)化解积案消化矛盾 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妥善处置了温某某信访案件。温某某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和国家信访局重复信访、越级上访事件,通过查阅工资人事档案资料和耐心细致政策宣传解释疏导,成功化解息诉息访。 (三)社会化移交轻装前行 通过档案利用,高质量完成近万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工作,在四川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期间,物产公司宜宾管理中心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宁“6.19”地震灾害等重重困难,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多、移交人员结构复杂等诸多矛盾,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实现了宜宾片区整体移交退休人员9389名,退休党员1378名,做到了人事档案、党组织关系全面、有序、高质量移交,不仅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保证了企业退休人员利益,同时实现了平稳过渡,为地方政府、社会、企业、退休职工呈上了一份优质的答卷。 (四)服务生产经营效果显著。 1.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与珙县交通运输局签订了《矿产资源压覆赔偿协议》,就珙县建设的S436县城过境公路拟压覆杉木树煤矿矿产资源211.9万吨,积极要求予以赔偿,为企业争取到赔偿资金630余万元。 2.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完成了杉木树煤矿指标交易工作。交易工作实现收入2581.2万元,较下达的2100万元增加收入481.2万元。 3.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通过查阅、利用原芙蓉公司机关办公楼、原芙蓉矿务局第二招待所和联合办公楼竣工资料相关档案,编写了《利用科技档案成果为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维修改造加固项目方案》。 (五)矿志编纂传承历史记忆 通过档案利用,积极提供《芙蓉公司大事记》、《芙蓉公司历任领导干部名单》、《芙蓉公司组织沿革》、《芙蓉公司管理制度资料汇编》、《重要会议简介》、《科研成果工程项目简介》等原始资料,为川煤集团编撰《煤炭矿志》,弘扬煤矿职工特别能战斗精神,记录和展示川煤集团矿区发展历史以及在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提供第一手素材。 (六)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盘活存量转型升级 1.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积极协助珙县政协编撰《历史名人录》。 2.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向珙县文旅局提供了1966年4月21日彭德怀元帅视察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单位--芙蓉矿区白皎煤矿等第一手文字和图片历史素材。 3.在珙县人民政府着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利用,培育打造珙县“三线建设”工业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积极配合珙县“三线”建设博物馆工矿文物资料征集,收集矿区发展历程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同时,按照川煤集团和物产公司要求,制定与珙县人民政府合作可行性方案,对接将去产能矿井闲置土地、房屋,作价出资入股,分流安置人员等事宜,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盘活闲置资产增值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