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光:“谢幕”的矿区 不变的记忆(配图) | |||
煤炭资讯网 | 2023/12/17 20:20:25 散文 | ||
上世纪六十年代,烟台地区一直有无煤的说法,因为煤是工业的“粮食”,烟台工业如果缺少了“粮食,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也能从山西、东北等地采购煤炭,但毕竟受时间空间及成本的限制。改变烟台没有煤矿格局的是,1968年,山东龙口矿区第一座煤矿----洼里煤矿的兴建以及龙口矿区的扬帆。 龙矿集团分期、分步划转到新组建的单位后,于2023年12月“谢幕”。至此,我国唯一的现代化海下采煤矿区----龙矿集团画上了的“句号”! 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四十多年的不断追求,曾经的过往,曾经的记忆,两万多名龙矿人忘不了那片海、忘不了那一座座矿山。 龙矿集团曾经是“世界500强企业”山东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集团旗下的七家权属企业之一,是以煤炭生产为基础,集热电联产、油页岩综合利用、煤炭储备配送、机械加工、建工建材、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山东省第一个省级煤炭战略储备基地,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下采煤、软岩支护技术和油母页岩(煤矸石)炼油技术的企业,这三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龙口矿区始建于1968年10月,1987年5月成立龙口矿务局,2003年3月改制为“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资产总额108亿元,权属企业26家,员工2万多人。2016年1月11日,龙矿集团中心医院、汽车运输公司、龙科广告公司等七家改制单位,党组织关系移交地方管理,至此,改制单位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之路。截至2020年,曾进入全国煤炭企业产量50强、综合实力居全国煤炭企业100强第36位。 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龙矿集团经营领域横跨鲁、晋、吉三省九地市。曾经拥有6对主力矿井,2对托管矿井;拥有4座热电厂,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135MW,在胶州、莱州、海阳城域供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龙口矿区虽然“谢幕”了,但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变的记忆。 1968年秋季,烟台黄县水利局机井队在龙口四农园艺场打机井时,发现了煤,从此拉开了龙口矿区建设的序幕,也改变了烟台无煤的历史。 1968年11月25日,洼里煤矿开始兴建,在建设初期,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加上地质灾害影响,一号井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冒顶、冒沙、淹井等事故。当时,负责建矿的上百名职工,奋战在井下一线,有的职工连续七天没有升井,一心扑在处理事故的现场,饿了就吃点饼干,渴了就喝点凉开水,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将这些难题都被克服了。矿井于1974年建成投产,从此拉开了原龙口矿务局发展史上的序幕。2017年底,随着洼里煤矿资源枯竭,这个矿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洼里矿的过往与辉煌,令人久久难忘。 1975年,龙口矿区开工兴建了第二座矿井---北皂煤矿,让原龙口矿务局的成立增加了分量。1980年1月,在烟台行署煤炭局的基础上,成立了龙口矿区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加大了煤炭开发力量,从此吸引了各方有志于煤炭建设的专业人员来到了龙口矿区,开始了创业征程。1983年12月26日北皂煤矿建成投产;同年同月,梁家煤矿开始破土兴建。
1987年5月1日,龙口矿务局宣告成立,梁家煤矿也于1992年11月26日建成投产。 2003年3月,龙口矿务局正式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型,成立了龙口矿业集团。 龙矿集团原煤产量由改制前的三百多万吨,达到了千万吨的生产规模;企业销售总收入由改制前的6亿多元,将一跃达到过百亿元大关,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步入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集团行列,实现了几代龙矿人的梦想。改制后,龙矿集团公司步入了“变化最大、发展最快、亮点最多、收入最高、增幅最大、影响最广”的时期。 从2004年开始,龙矿集团先后在山西收购并重组了大恒煤业、望田煤业、西梁煤业、车道沟煤业等,使矿区规模向大而强方向迈进。 2010年12月31日,龙矿集团与郓城煤矿签署了托管工作协议,在省内率先开创了煤矿建设生产托管合作开发新模式。2017年1月19日上午,郓城煤矿举行投产揭牌仪式。这标志着郓城煤矿由基建矿井正式转为生产矿井,翻开了郓城煤矿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也提升了现代海滨矿区的实力。 固本求和“亮点多”。 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龙矿集团形成了智能化开采煤炭格局,各个矿井建立了“一键启停、自动跟机、记忆割煤、集成控制、智能化监控、工矿检测及诊断、人员定位、安全识别、智能防倒防滑、自动挡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构建了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监测、协同控制的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在DLP液晶大屏显示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尽收眼底,工作人员开启了“一键启动”按钮。在监控画面中显示出智能化采煤机开始采煤工作,各种机械设备紧密配合、有条不紊,割下的煤炭顺着溜槽进入皮带、煤仓……成功后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龙矿集团在多年的创新发展中,连续五次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行列,连续七年入围全国煤炭工业“十佳科技进步企业”称号。”、“全省和谐企业”、“全省文明单位”称号,用实力诠释了“亮点”! 三、海底“第一桶乌金”与矿工失落的心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陆地煤炭可采储量的日益减少,龙矿人就把眼光投向了广袤的大海。因为当时我国尚没有海底采煤的经验,而世界上只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5个国家实施过海下采煤,国外的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和安全状况等也不尽相同,困难可想而知。 经过七年的勘探、准备,2005年6月18日,北皂煤矿海域首采面H2101试运转一次成功。一时间,巨大的采煤机在我国第一个海下采煤工作面———北皂煤矿海域2101工作面缓缓开启,隆隆的采煤机声打破了沉寂亿万年的海底世界,滚滚乌金源源不断地从海底涌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6个进行海下采煤的国家。 北皂煤矿在海域使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是世界海下采煤史上首次使用这一技术,标志着中国海下采煤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海上生明月”的说法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龙矿人从海底为我国掘出了“第一桶乌金”,打破了我国无海下采煤的历史,这是因为,煤炭是被人们形象地比喻成“固化”的“太阳能”,北皂煤矿海下采煤像似从海底将一个“太阳”拽了出来一样。“海底出太阳”,也形象着被看作是龙矿人的突破。回顾一下海下采煤史,不难发现,从2001年1月井下海域工程开工,到2005年6月首采工作面试采成功。截至关井前,已安全回采10个工作面,生产原煤近千万吨,使海下煤炭资源开发在中国变为现实。 2017年,9月17日,按照山东省煤炭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北皂煤矿被列入关停范围,正式“谢幕”。 矿井虽然“谢幕”了,但矿工的心永远不“谢幕”。53岁的卢丛平1987年入矿参加工作,在采掘一线一干就是30多年。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落地,作为一名与北皂煤矿一起成长的老员工卢丛平,关井前的几天,每天都是提前吃过早饭后,带着妻子为他洗好的水果,习惯了每天妻子送出门说的那句多少年不变的一句叮嘱:“下井注意安全!”三十多年来,卢丛平已经习惯了妻子这样送出门口,但,他不习惯的,以后,妻子再也不用嘱咐他下井注意安全了!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9月17日,当北皂煤矿的井架“倒下”的那一时刻,在场的上百名老员工,都流下了眼泪,眼睛里流出的是不舍和难过。工人董少华说:“我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对井下有很深厚的感情,现在矿井关闭,我们心里酸酸的。”在北皂煤矿,像董少华这样的工人有1580名。虽然煤矿已经制定了职工安置方案,让工人分流安置到位,但他们失落的心,一时半会难以安置。 政工科37岁的刘丽梅说,我从小在矿里长大,上了小学和中学,然后考了大学,毕业后又遵从父亲的意愿回到了北皂煤矿工作,虽然工作才十多年,仍然留下了许多不舍和回忆。十三年前,我怀着美丽的梦想,加入了北皂煤矿,从入矿的第一天起,我就抱定一个信心,我选择了北皂煤矿,就是在此奉献我的青春和才华,因为,我的父亲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这是有我的感情寄托,也有我的希望所在。 像北皂矿一样,还有龙福油页岩、龙海煤炭配送中心、吉林桦甸公司、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员工,随着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重组,同样是恋恋不舍,难忘龙矿! 龙矿油 页岩炼油综合利用产业下辖龙口龙福油页岩公司和吉林桦甸丰泰两家公司,形成年处理油页岩210万吨、产油20万吨的能力,在中颗粒油页岩炼油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获批国家油页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页岩油就是人们常说的“煤矸石”,过去当作废物填充了塌陷地。曾经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它的开发与利用在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紧缺、油价高涨的时代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龙矿集团决定踏入这一新兴领域,就是将“煤矸石”吃干榨净,产出油、炼油产生的瓦斯气发电、炼油的废料生产新型建材等宝贝,实现了“石”里生金。 从2008年4月龙矿集团炼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之始,到2009年1月13日点火试生产,仅两年多的时间,在一片煤矿塌陷地上建起了集炼油、发电、煤炭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龙福油页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填补了山东省油页岩炼油史上的空白。尔后又在吉林桦甸建设了第二个生产基地。 2010年,山东省首个油页岩瓦斯发电项目在龙福油页岩公司建成投产,投产后年可节省标煤2.5万吨,为龙口矿业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生产六年多来,为龙矿集团实现效益转移创效益8亿多元,为国家直接创造了五个多亿的利润,人均创利20万元以上,在集团公司位居前列。并获得国家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奖励。虽然,这家公司于2016年也停产了,吉林桦甸油页岩也停产了,但其历史记忆,只会更加灿烂。 时间的流逝,不代表记忆的消失。印象龙矿,记忆芳华。2024年即将到来,站在山东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新常态的起点,龙矿人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时代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弄潮所思,追风而行。世界本应如此。一切的一切,都应从龙矿的实际出发,从每一个现实感受出发,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 面对大海的涛声,面对将转型走出去的龙矿人和提前内退的龙矿人,他们领悟创新的梦想,期待着下次的成功,渴望着明天更加美好。每一个走出去创新的龙矿人、每一个留在龙矿努力的人,敢于做梦,善于追求,这是因为,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做梦者才杰出。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别无所倚,唯有对期许的追求;我们别无所长,惟有对承诺的执著。当改革带来的一丝隐忧弥漫在心头,龙矿人的信心更加坚定。相信自己的使命,让无力者有力,让努力者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凌空虚蹈;当寒风吹动落叶、而海风徐徐吹来改革的消息时,龙矿人要奋进,不能抱怨,“因为这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改变的”。 作者简介:白晓光,男 62岁,山东龙口矿业集团退休干部。拥有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会计系双大专文凭。党员,曾担任企业报总编,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驻龙口记者站站长,公司工会副主席,先后荣获山东煤炭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山东煤炭系统优秀新闻工作者,山东百强培训师称号,多次获得省市新闻奖项和散文诗歌奖项,现为中国煤炭系统作家协会、山东烟台作家协会、烟台散文学会、龙口作家协会会员、龙口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