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光点亮“创新”之路——记司马煤业公司机电一队“创新达人”罗旭辉 | |||
煤炭资讯网 | 2023/12/14 23:15:02人物展示 | ||
小鸟飞行需要翅膀,世界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就是进步的翅膀。说到“创新”一词,总让人联想到灯光明亮的实验室里的高精尖项目,其实不然,更多的创新就在身边,让生活更方便的发明、换种思考都是创新,只要肯动脑筋就行。在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就有这么一位爱琢磨、爱专研,热衷于创新的人,他——就是该公司机电一队技术员罗旭辉。 2012年,刚20岁出头的罗旭辉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踏入了司马煤业的大门,十几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深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善于把别人眼中的“小活、流于形式的工作”,转变成自己工作中的闪光点。多年奋战在机电战线上,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一个个创新成果,成为了队组的创新骨干。 参加工作时,瘦小精干的小罗总是在忙碌,刚开始他被分在副井检修班,主提升机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要想很好地掌握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对于主修电气专业的他来说,也是一场挑战。但他坚信只要把工作做到位、把功夫下到家,普通技术工人完全有可能成为“金牌员工”。工作中他不断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行购买有关工作的业务书籍,为解决现场作业遇到的疑难杂症,他更是每天上井后蹲守在绞车房,对照图纸,查看各个电气元件,了解模块的原理、用途,将当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一边查看相关资料,一边虚心向师傅请教,正是凭借着这种近乎“疯魔”的钻研精神,使得他快速掌握了维修技能。 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罗旭辉通过坚持心中的梦想,不懈努力,实现了从检修工到技术员的华丽蜕变。当上技术员后,小罗很快就适应了角色的改变,干活越来越卖力,三年的疫情,他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他想趁着过年的时间段好好缕缕思路:如何做个技术型人才,搞好创新,体现自我价值。 2021年春节前夕,小罗像往常一样跟班检修,在主井天轮上进行临时作业时发现灯不亮,他注意到,主井天轮照明控制是由时间继电器控制,动作时间未到,需要人工切换自动、手动照明控制模式才能将灯点亮,给检修带来了不便。他想:“一年随着季节变化,天亮天黑的时间点不固定,如果不及时调整时间继电器动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白天照明灯不亮,天黑灯不亮,无形中造成电费的浪费和灯的低效利用,而且每次对有故障的照明灯进行维修时,控制器模式切换不正确,容易导致时间继电器误动作,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作为煤矿职工,罗旭辉深知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人的重要意义,为此,他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微光”。他想:“自己学的就是电气专业,又擅长技术攻关,何不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来解决这个难题呢?”由此他开始思考天轮照明控制方式的升级改造,白天下井跟班,晚上就呆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边看书,边画图,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他从《电工从入门到精通》的书籍中找到了灵感,完成了解决方案。 他采用光敏电阻器以及外围电子元器件构成的光控制器控制天轮照明灯,通过感光元器件能实时自动探知外界光线的强弱,从而实现天黑照明灯自动点亮,天亮照明灯自动熄灭。同时他设计的控制器还佩带微调开关,可以对感光灵敏度进行调节,改装后,不仅能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节约了天轮照明费用。同理他还在副井上面加装了光控制器控制天轮照明灯,每天能节约电费5元,每月节省150元,全年节约2000元。他用自己的所学所长通过一个小技改让难点变成了亮点,让“问题点”变成“降本点”,每次下井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他的脸上都会流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干一行钻一行。罗旭辉在机电战线上,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奋斗实干,做出了出色的业绩。截至目前,由他主导参与完成的创新成果累计达十几项,仅2021年创新项目就达六项,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七项,其中《一种新型液压站抽油装置》获得山西省质量管理协会QC竞赛二等奖、《副井乘人自动计数装置》项目国家煤炭协会“二等奖”、长治市五小二等奖,山西省五小三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使用新型”专利,这些项目不仅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方便了现场作业、提升了职工操作水平、解决了现场实际问题,更激发了他的创新热情,他个人也先后荣获“模范党员”、“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这是罗旭辉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也正是源于这样的精神力量,从23岁到36岁,13年间一路前行,一路成长,一路秉持着创新的精神,持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罗旭辉成长为机电一队的创新带头人,也成了队组创新的标杆、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价值成就你我”的潞安化工核心价值观,用微光照亮创新之路、勇毅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