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瑞:走进宣化古城 | |||
煤炭资讯网 | 2023/11/22 20:43:43散文 | ||
前几天,我们几个人到宣化古城逛了一趟。一下车就看见一个“宣府第一城”的立石标牌。 我们朝清远楼的方向走去,约半个多小时到达。清远楼的外观非常精美。从一楼的大门进入,屋内有两座石碑,看标牌介绍分别是明朝和清朝时期所立。看清远楼的标牌介绍了解到:清远楼也称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因与古黄鹤楼相似,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清远楼的二层檐下分别有四块匾额:南为“清远楼”,东为“耸峙岩疆”,北为“声通天籁”,西为“震靖边氛”,这是说:清远楼巍峨地屹立于北部边疆,护佑着边镇安宁,钟声悠扬,宛若天边传来大自然的声音! 屋内一侧还有三块展牌,看展牌了解到:宣化古城建于明代,主要是明洪武年间在原城基础上展筑。大明初立,为了防范残寇的反扑,在这里筑坚城防御,宣化是大明边防长城九镇之一,军事地位极为重要!一块展牌介绍了宣化古城的大辽文化,重点提到了宣化下八里村辽墓群壁画中的“二十八宿”天文图,为全国首次发现。宋辽时期,宣化属于辽朝,附近的下花园就是因辽朝萧太后修建的御花园而得名。不知道本地人听评书《杨家将》是否有历史的纠结:杨家将打的是我们啊! 通过木楼梯上到二楼,眼前就是传说中的大钟,清远楼因此被称为钟楼。看标牌介绍,大钟为铜质,重达万斤,有司昏晨报时、报火警方向和祈福安顺等功用。站到敲钟台上注意到钟上部铸有文字,细看是负责大钟监督铸造官员的名字。读史书知道,大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对官员制定了严苛的督察制度,这大钟几百年保存完好,也说明当初铸造的精良,监督铸造官名字在上面,如偷工减料出了问题,要杀头啊! 从二楼下来,回到城墙上,围着楼转了一圈,从不同角度欣赏清远楼,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崇阁巍峨,不愧有“第二黄鹤楼”的美誉! 从清远楼下来,围着清远楼转了一圈,从不同方向欣赏清远楼的雄姿! 透过清远楼的门洞栅栏,看到青石地面上有深深的车辙印,看资料为古代铁轮车通过券洞年长日久压成的,宣化在明清两朝为晋、蒙、京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有“陆路商埠”之称,从车辙印可见当初的繁华! 离开清远楼去镇朔楼,两楼相对,距离不远。迎面的楼上匾额是“神京屏翰”,可见当初宣府的军事地位为拱卫京师的前沿阵地!镇朔楼外围有一圈铁栅栏,从城门的右侧通道上城,见镇朔楼的整体建筑外形较清远楼要简单,廊柱红漆脱落较多。进入一楼,楼内主要是几个展牌介绍宣化的古历史和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印象深刻的是“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瓦剌军挟持英宗到宣府攻城,守城总兵拒不开城。瓦剌大军鉴于宣化城背依大山,三面环水,城防坚固,只能放弃攻城。想一想如果宣化失守,瓦剌大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攻击京城,于谦的北京保卫战恐怕更加艰难。如果宣化再成了日后瓦剌进军的跳板,大明皇帝就别想安心睡觉啦!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军事地位曾经也非常突出,尤其是中苏交恶期间,内蒙古大草原根本无法挡住苏军的钢铁洪流,张宣山脉是京城的第一道屏障。 从一楼的木楼梯上二楼,见楼中的木架上有一面大鼓,镇朔楼又被称为“鼓楼”也是因此而得名,看标牌介绍了解到,前面看到的“神京屏翰”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 从城楼上下来,转到城门的另一面,这面楼上的匾额为“镇朔楼”,因明代驻守宣府镇总兵官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这面城门与拱极楼相对。 离开镇朔楼继续步行去拱极楼,中间街道是宣化最繁华的商业街,现在是步行街,两边商铺林立,偶有电动摆渡车穿行。来到拱极楼,感觉此城楼明显要大于前面两楼,看外观有小天安门的既视感,从城门楼左侧通道上城。 进入一楼看展牌介绍了宣化古城的建筑类型,印象深刻的是:古城商业性建筑以“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为官店招牌。拱极楼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清代雍正年间重建。上二楼,楼内空空的。出楼又注意到楼下不远处是人民公园。 现在的宣化是张家口的一个区,天空比三十多年前蓝了,现代化的楼宇商铺多了,城市越来越漂亮,新的时代有它新的发展定位,祝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