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关于有效发挥企业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的思考 | |||
煤炭资讯网 | 2022/7/13 16:27:52论文、言论 | ||
摘要:纪检委员是基层党支部委员会中的重要成员,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最后关口,是强化反腐倡廉预防体系挺在最前面的一条防线。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是落实党章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分析 企业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监督作用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中管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在即,在 企业基层纪检监察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促进纪检委员作用发挥,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保驾护航,是当前 企业纪委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职能作用的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的必然要求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保证完成党在纪检机关各项任务的基本载体。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发挥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将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于持之以恒加强正风肃纪,统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把牢党内监督的第一关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二)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迫切要求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最贴近群众,最能真切感受到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发挥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可以对基层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避免小事变大、轻微变严重,真正实现抓早、抓小、抓常,防范于未然,让党的纪律、规矩在基层得到落实,真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二、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工作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 企业虽然在加强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队伍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职责不明确 一是缺乏明晰的职责制度。党章党规对纪检委员的职能定位、工作职责、权利义务等缺乏规范性要求。一些企业党委、纪委对纪检委员开展工作缺少配套制度,或者有制度但针对性、操作性不强,难以指导纪检委员有效履职。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在发挥纪检委员职能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更没有激励纪检委员履职的监督机制,工作开展全凭个人热情和思想觉悟,影响了纪检委员开展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监督工作缺实效 一是普遍存在着“兼职不履职”的情况。在 企业纪检委员兼职情况比较普遍,受时间精力的影响,日常忙于业务工作,投入纪检监察工作时间和精力较少,以致有时只能忙于应付,日常监督流于形式。二是监督、探头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目前基层党支部在履行监督职责方面,依然仅仅停留在以集中学习党规的方式教育党员层面,自主开展监督检查、廉洁风险防控、廉洁谈话较少。 (三)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缺乏履职必需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兼职的纪检委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由于缺乏经验和培训,对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工作流程靠自己领悟、“摸着石头过河”,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主动学习提升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纪检委员经验主义较强,不注重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思想认识和方法措施跟不上反腐败新常态形势需要,以致不善于开展工作。 三、发挥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作用的对策 坚持“管”“用”结合、激励约束并重,通过建立完善“四项机制”,多措并举激活“神经末梢”,疏通“毛细血管”,促进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发挥应有作用。 (一)优化队伍组织建设机制,把队伍带起来 严把队伍“入口关”和“出口关”,配齐配强队伍,破解“没人做”的问题。一是完善岗位设置。坚持“应设必设”原则,规范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岗位设置,实现全覆盖、无遗漏,按标准配齐配强纪检委员。二是严格选用标准。严格按照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准,挑选党性原则强、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一定党务工作基础,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情况,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且热心纪检监察工作的党员同志,经纪委考察符合要求,列为纪检委员候选人。 (二)建立健全业务培训机制,促队伍强起来 多措并举提高纪检委员能力素质,破解“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开展差异化培训。通过开展工作调研,全面掌握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现状,了解纪检委员的工作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完善任前和任中的培训机制。二是强化业务培训。依托专题讲座、学习交流会、警示教育等集中培训与日常督促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纪检委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结语 经常化抽调纪检委员参与各类交叉监督检查、信访调查和执纪审查等工作,用以干代训、以案代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提高纪检委员监督执纪的能力和水平。要带头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守思想道德防线,严守党纪国法红线,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