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超:企业职工“技术断层”现象不可忽视 | |||
煤炭资讯网 | 2020/11/10 15:52:52论文、言论 | ||
近日,笔者在企业听到几位青年工人议论道:现在在企业工作学技术没有多大用处,有关系的职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调到工作清闲、环境舒适、经济收入高的岗位工作,根本不用学技术;工人出身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不算是“人才”,在晋升、工资收入、住房等福利待遇方面远远比不上中层干部和有文凭的职工;同时,技术工人在工作中承担着更大的经济风险,因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遭罚款的往往是干技术工种的职工。所以,没有关系的职工还是干一般工作稳妥,到时候是“上山打猎,见者有份”,每月照样拿工资。 据了解,企业现阶段因青工不愿学技术,使不少企业出现职工“技术断层”的隐患,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占相当比例的青工认为“学技术无用”,对学技术热情不高,导致技术水平低下;另一方面,一些宝贵的技术和先进操作技法等“绝活”由于技术工人的严重匮乏,而濒临绝迹,造成引进了先进机械设备无人会操作,生产不出质高、品优的新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舆论阵地对“技术工人是人才”宣传重视不够,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相对比较低;二是受“官本位”思潮的影响,不少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的人员在福利待遇上无法与中层干部相比,工人技师只是每月补贴100元钱左右,而各级干部的头衔一旦加冕,将会受益一生。企业在提拨干部方面,也总是优先考虑有文凭的职工;三是有的企业由于分配制度上缺少风险共担、利益分亨、竞争上岗的原则,有门路或没门路的通过包括学历教育等多种渠道调到工作清闲、环境舒适、经济收入高的岗位,对青工的择业倾向产生误导,有技术的不算“人才”,有文凭的才是人才,有干技术“活儿”窝囊的感觉,严重挫伤了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当今企业竞争归根结蒂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中技术工人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等宣传手段,鼓励和引导职工钻研技术,形成比、学、赶、帮、超,刻苦学习技术的局面。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大赛”等活动,将大赛的成绩直接和晋升、调资等挂勾。大力表彰优秀技术人员,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推荐、评比和表彰形成制度,增强广大技术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企业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观念;二要建立健全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制定各工种的技术等级标准和技术评定标准,定期对技术工人进行等级考核和评职,使技术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减少技术人才资源浪费,让青工走立足岗位成才之路;三要健全职工教育运行、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职工在本工种、本岗位的竞争上岗意识,培养职工肯吃苦、勤钻研的工作作风,对各工种的行家里手破格使用。在开展技术工人评聘工作中,使技术工人的就业待遇能够与高学历人才相提并论,并将他们取得的实绩作为破格晋升、晋级的考核依据;四要从工资分配制度上体现向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增强技术工种吸引力、向心力,使广大职工感到学技术光荣、技术工人有出路、有前途,努力造就一大批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遏制职工“技术断层”现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