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建:试论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 | |||
煤炭资讯网 | 2020/10/18 10:30:20论文、言论 | ||
毛主席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出自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纵观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脚步都是人民群众推动的。75年前以中国人民的胜利结束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战争,是一次正义的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战争。从中国近代史来看,自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我们从没有胜利过,中国从来都是以失败、割地、赔款而结束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我们一雪百年之耻,屈侮的历史让我们的民族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人歧视这一道理。实践证明抗日战争没如果有全国人民英勇奋起抗战,积极参与我们是不可能取得利的,这次战争规模宏大,参与人员众多、从宣传到组织动员和一系列活动及能动性来看,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抗日战争中发挥作用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空前绝后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中国人民战争的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1916年7月25日曾预言中日之间20年内必有一战,这个伟大的预言果不其然变成了事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东北的南满制造了柳条沟事件,紧接着日本人很快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大片美好河山,并不断入关向华北渗透,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日寇的侵入、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要想战胜日本侵略者,非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不可。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目标,担负反帝反封建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三省的宣言,同时委了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同志开赴东北,领导东北地区各路游击队,并逐渐成为东北主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就是在这个时候组建形成的。针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1931年11月27日,刚刚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反蒋抗日”建立统一战线,打破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到1932年底,中共中央先后发表10多个文件。这些文件大多是在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亲自主持下制定的。早在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军的杨虎成两位民族英雄看到祖国大河山焚于战火,日寇在中国横行霸道,而蒋介石不去抵御外敌,却为了一党之政,排除异己,打压他人,发动内战,,两位英雄看透国民党的本质,蒋介石的无耻行为,激怒他们于是联手发动了逼蒋抗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蒋家王朝为代表南京政府为了打压这次事件,对西安进行报复,一场更大的内战暴发在即,蒋军兄弟之间倾刻要发生火拼。为了中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了抗日,中国共产党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大义,以博大的胸襟积极推动和化解“西安事变”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虽是逼蒋抗日但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由反蒋到逼蒋再到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善始善终发挥着其他党派无所不能的作用,党的中心工作围绕着抗日和民族团结付出大量的心血,真可谓是一部血泪史,民族史,家族史。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及时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二、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民族的力量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使潜在的人民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量。在抗战危机关头毛泽东分析国内国外的情况指出:“日本之所以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处于无组织状态。”“民众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所以在抗战期间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加入到战争中去,是我们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的主要工作,广泛宣传动员人民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党组织团结一切进步力量,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刊,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并联系各级各界进步人士,大、中、小学生组成宣传队,演讲队到白区和敌后去宣传抗日救国,并编排了抗日小话剧,活报剧、利用戏剧、音乐电影等宣传形式,把抗日的理念、党宗旨,目标,意义向社全各界进行宣讲传播,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把宣传抗日,动员抗日作为主工作目标。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使战争的政治目的更加具体化,让人民群众具体明白怎么去达到战争目的,战争与自己的切身利害有什么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怎么去做,让抗日宣传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抗日的大旗。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高度重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 反对用单纯军事的观点去看待抗日战争。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主张下,一时间海内、外华侨华人组成抗日义勇队回国参战,国际友人,纷纷通过一些共产国际机构,以慈善的名誉捐款捐物秘密运抵解放区,大批的国际友人,象马海德,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医界大咖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的加入到中国的抗日队伍中来,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史沫来特到中国,被中国人民抗日精神和热情所感动,她们冒着战火到前线采访中国抗日军民及将士,写下许多可歌泣的文章,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主张,人民的精神和动力及高涨的抗战热情,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伟大的战争,是羸得民心的战争,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都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作了宣传动员工作。蒋介石一度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面对已经出现的日军侵略,国民党却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肯放弃反共政策。特别是到抗战后期,国民党不断强化独裁统治,明面抗日,背后与中共发生摩擦,两线作战使军队溃败不已,逐渐失去民心军心。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达到最后胜利,必须使军民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挺进敌后,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相结合,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到处燃起人民战争的熊熊烈火。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终于团结起来,他们伴着怒吼黄河旋律,奔向太行山,走进青沙账,没入芦苇荡,到敌后去,到抗日的前线去,从白山黑水,到巍巍太行,从中原腹地,到边疆海岛,活跃着一支支敢死队,铁道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回民支队等抗日武装,人民群众纷纷参战,出现了妻子送丈夫,母亲送儿朗,为保家卫国上战场的动人场面。中国人民的力量终于凝聚起来,全民总动员,全民抗战,全民参与.象儿童团,妇救会这样的社会组织也来大显伸手,让日本侵略者真正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实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卫国壮举。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救国洪流,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时为配合抗战路线的全面实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统战等政策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调整,例如,在土地政策由没收地主的土地改为减租减息,根据地推行“三三制”政权模式,吸收那些主张抗日而又不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代表和国民党员参加。其他关于经济税收、劳动工资、锄奸、人民权利、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也都根据统一战线的原则,做了必要和适当的改变。通过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战争需要和民众生活的兼顾问题,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到全国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达到268万余人,并建立起陕甘宁、晋察冀等19块抗日根据地。历史证明,只有动员起全国人民,才能真正筑成战胜敌人的“血肉长城”。 三、是人民群众积极发扬“自觉的能动性”的战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历史的动力,人民战争的威力在于组织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战争中来,但仅此也还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还要有一个符合国情的战争指导思想以及在这一指导下发挥主体最大能动性来采取符合实际的正确行动。在抗日战争进行到相持阶党内\党外出现了两种声音” 速胜论”,” 亡国论”现象,毛泽东面对这种情况及时对两种声音进行了回应并撰写的《论持久战》一书,《论持久战》使社会各界人民看清了形势,更加激发全同人民抗日热情,对中国胜利,日本必败充满了信心,勾勒出持久抗战发展演变的三大阶段,化解了抗战问题上“亡国论”或“速胜论”的茫然和困惑,为抗战找到了一条扬长避短、持久胜敌的正确道路。 决定战争胜负是人而不是物,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度之内和物质基础之上,谁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自觉能动作用,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为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亿万中国人民自觉地为正义而战,为国家兴亡而战,他们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适合自己作战特点的、具有独特的作战方法,他们忍受和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中国人民用足用活许多古老方法和智慧,以土洋结合,中外结合,上演了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他们大摆地雷阵,用开门有雷,转身有雷,手推有雷,前进有雷,后退有雷,打水有雷,烧火做饭有雷,连环爆炸雷,把地雷爆炸的方法运用极致,把侵略者炸得人仰马翻、胆战心惊。冀中平原农民依靠创造性的地道战,把户与户相连、村与村相通,水井相通,与田野里坟地相通,有时把地道挖到敌人的炮楼下面,利用地道战筑成一道道坚固的地下长城,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还有麻雀战、阵地战、伏击战,夜袭战,铁道战,车轮战,敌人走到那里我们打到那里,牵着敌人兜圈子的推磨战,一村打响,四八驰援的蜂窝战等战斗,抗战中我们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作战方法, 发现小股部队猛打狠打,与大队敌人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利用地型,山势,河流做掩护,做到来无影,去无踪,同时用鞭炮,火铳,土地雷等办法,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寝食难安,对敌人进行反扫荡,反侵略,反清乡,反蚕食,人民群众在抗日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他们在山岗、在平原、在江河湖海、在交通线上,到处摆下歼灭敌人的战场,使日本鬼子的侵略中国的步伐放慢了许多,他们侵占的范围仅在一些交通线及东部沿海地区,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日不侵落阳,就是日本的脚步从没有踏上豫西地盘,因为日本国小,兵源不足,经不起周期长,战线长的战争,也标示着日本这次侵华战争其实是一场不归之路,致使他们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渊源。 日本的目的是建立以中国和南亚及环太平洋为中心大东亚殭民地,长期殖民这些国家,所以必须强化对中国的侵略,才能站住脚步,辐射周边国家.尽管日本侵略者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付中国人民,疯狂地“扫荡清乡”,实行“三光政策”、“铁壁合围,堡垒推进”,推行“梳篦战术”、“ 治安强化,整村推进”等残酷手段,强迫中国人民屈服就范.然而在中国抗日军民面前,气焰嚣张的敌人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豕突狼奔。狂妄的侵略者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战略进攻,而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 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证明,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抗日战争正是一次人民的战争伟大实践,利用人民的力量,发挥发人民的作用,特别是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消耗敌人的力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邓小平曾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这是历史的启迪,中国人民应当永志不忘,穷兵黩武必定失败。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 2.<< 论持久战>> 3.<< 中国抗日战争史汇编>> 4.<< 津察冀军民抗日活动年鉴>> 5<<中国共产党史汇编>> 6.<陕甘宁边区党史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