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岗:参加煤层气公司写作培训学习有感 | |||
煤炭资讯网 | 2019/8/20 13:10:50写作 | ||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煤层气公司举办的写作培训学习,聆听了院校专家教授、博士的授课,受益匪浅。 企业的新闻报道写什么?新闻报道怎样写?如何进行采访?怎样挖掘新闻素材?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写作爱好者非常关注的课题。结合我自身30多年的写作经验,我非常赞同授课老师的一些观点,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是多读、多看报纸和网站上刊登的新闻稿件,这是提升新闻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每篇稿件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就能从中领悟到写作技巧。同样是一篇会议报道,不同的作者就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写成了会议记录,有的将会议的议题放大,突出了“新闻点”。要多分析写作高手是如何抓住新闻点的?包括文章的机构、段落是如何安排的,他们是如何描写和叙事的,慢慢体会,就能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 二是多写、多改自己的新闻稿件,善于精雕细琢,这是提升稿件质量的内在要求。我一般对自己新写的新闻稿件至少改7遍。一看标题与内容是否相符,是否简明,是否有新意;二看导语是否概括准确;三看稿件结构是否符合“凤头猪肚豹尾”,五要素缺不缺;四看整体结构是否完整,背景、引言合适不合适;五看有没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我每看一遍都有可改之处,直到感觉完美,再对外发稿。 三是提升新闻敏感度,练就捕捉新闻的一双慧眼,这是新闻爱好者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功。初学写作的朋友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没什么可写”。其实,可写的新闻很多,我一年能写150多篇。授课老师在“怎样发现新闻”中讲到,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真实的有传播价值的事情,如:先进人物的事迹、创新的工作方法、新取得的工作成绩,等等,都是新闻素材。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新闻。 四是用一颗“爱心”去观察世界,捕捉新闻,这是新闻爱好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写作是件“苦差事”。无论写事还是写人,还是寻找“新闻点”,都得从庞杂的素材中理出重点,用心构思,认真提炼。只有下足了功夫,写出的稿件才会有个性、有画面、有故事。如果缺少了“爱心”,抱着为了完成投稿任务的态度去写新闻,那是写不出好新闻来的,甚至会写走样,写失真,把一条“活鱼”写成了“死鱼”。如果缺少对写作的喜爱,也是坚持不了长久的。 五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吃透“两头”写新闻,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新闻战线是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广大新闻爱好者必须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本单位的故事。要吃透“两头”写新闻。只有吃透“上头”精神,才知道该宣传什么,报道什么,只有吃透“下头”情况,才能抓住新闻。再就是要注重新闻时效,该加班时就加班,该熬夜时就熬夜,不要把新闻拖成了“旧闻”。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总之,写新闻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政治思想的修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要练就敏锐的观察力,随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及时捕捉新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新闻,并认真写出第一时间的新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