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宸:记者节感言——好记者都有静气 | |||
煤炭资讯网 | 2019/11/8 12:48:12写作 | ||
怎样做一名好记者?老记者可能会告诉你:嘴要勤,腿要勤,笔要勤;多问,多跑,多写,就能成为好记者。 就像王安石说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好的素材和好的风景一样,都是不易得的,需要你去撬开当事人的嘴,需要你去常人不愿意去的地方采风,需要你反复推敲语言,勤于动笔。 老记者说的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能做到一个“勤”字,人生万难,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再能做到一个“苦”字,不忘初心,以苦做舟,懂的坚持,那人生几乎是所向披靡,能够踏平坎坷成大道。比如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所著报告文学《最可爱的人》名传天下。 可经历了很多事以后,我突然发现,仅有一个“勤”字还不够,再加一个“苦”字也还欠缺,总少点什么。 真正的好记者,并不都是多问、多跑、多写的人。能做到一个“勤”字,吃这碗饭够了;再做到一个“苦”字,算一名优秀记者了;但都还不是真正的“好记者”。 真正的好记者,还要做到一个“深”字,写的文章是有深度的。记者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人云亦云”,知道社会的关注点在哪里,善于捕捉,勤于动笔,能写出《聊二青盛会,为山西点赞》这样的文章,饭碗是保住了。第二重境界是“人云我问”,能下功夫找到事件的痛点,写出《表里山河风光在,青春三晋不常来》这样的文章,这算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了。第三重境界是“我云人从”,也就是传说中的头条:因为我写了这个事,所有的人都在关注这个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谈《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讲到了这样一个例子:“陈胜、吴广起义时让人在帛上用朱砂写了‘陈胜王’3个字塞到鱼肚子里,还让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一来二去人们就相信了”。这就是好记者,能制造舆论,并通过舆论服务中心工作。 曹操是一位好记者。他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就是在制造舆论,舆论是为了服务中心工作。他还善于通过炒作塑造典型,关羽几千年的光辉形象就是他通过炒作塑造的。 这些当然都是玩笑之谈,曹操是政治家、诗人,并不是记者;但他是个很有深度的人,做事也有深度。 怎么能达到“深”呢?同样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是几十的点击量,有的人轻轻松松10万+。“我云人从”这四个字,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 静水流深。要想“深”,先要“静”。或许你会想到一位我国的知名记者——柴静。柴静身上有静气,和白岩松、水均益、吴晓波、敬一丹等一样,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这一批记者身上都有静气。他们的话很少,跑的也少,写的东西并不多,看似并不勤也不苦,但他们身上都有一股静气。 我仔细观察过白岩松、柴静这些记者采访人,也看过当代其他一些记者采访人。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问的很少,聊聊数语;可回答者说的很多,真诚丰富。他们的语言仅仅是一把钥匙,他们的采访对象心中有一座房子。 静水流深,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柴静多么安静的一个姑娘,日常几乎看不到她的新闻,可一部《苍穹之下》触动了多少官员、多少百姓。还有白岩松、敬一丹这些人,他们的心,静若轻盈;他们的笔,入木三分。 后来我就明白了,人有了静气,才会有“冷眼”。好记者需要一双“冷眼”,旁观世界,体味深刻。凡夫俗子抄录真实故事,好记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