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少华:矿工王晓华的婚事(情景剧) | |||
煤炭资讯网 | 2018/10/24 16:10:18小说林 | ||
主题:民族团结民族融合 人物:王晓华,男,回族,神华胜利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公司员工,刚大学毕业不久。 高娃:女,蒙古族,神华胜利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公司员工,大学毕业不久。 晓华父:汉族,农民。 晓华母亲:回族,家庭妇女。 高娃父亲:蒙族,蒙医后代,手中有祖传蒙医秘方,现为牧民。 高娃母亲:满族,牧民。 晓华亲戚等。还有出场群众若干人。 时间:2010年以后某年某月。 主题音乐:敖包相会。插曲:草原夜色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片尾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片中音乐在上述歌曲中选用。 农村。秋天。广阔的田野,麦子金黄,麦浪滚滚,快要成熟的玉米田,还有大块的绿油油的土豆田。靠近村子的地方有白色的塑料大棚。金色的麦田中间有错落的村落,房子都是一排排砖瓦房。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小山,山坡上有快要成熟的麦田,豆田,田埂上有沉甸甸的快要成熟的向日葵。 乡村公路,一辆大轿车停下,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穿的都清清爽爽,高娃穿着蒙古短裙,一看就是典型的蒙古族打扮。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王晓华和高娃。 大轿车开向前方。 高娃张开双臂,在原地不停地转圈儿,边转边喊:哇,真美,一派丰收景象。王晓华: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秋天。 两个年轻人一前一后,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嬉闹。 一座四合院,院落宽敞,四间砖瓦结构的平房严谨气派。门楼紧凑,红漆大门关着,但没有上锁。晓华拉着高娃的手,快步走到门前,推开门,进得院来,院里南墙下有鸡舍,牛栏,羊圈,农业机械,农用柴油车等。晓华喊:妈,妈,我回来啦,你看,还有谁?屋里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头扎回族头巾,扎撒着两手,喃喃地说,我儿回来啦,我儿回来啦,想死妈啦。发现了跟在晓华身后的高娃,上下打量,高娃有点拘谨地跟在王晓华身后。王晓华赶紧向妈介绍:妈,这是高娃,我女朋友。晓华妈打量着高娃,看得高娃有点不好意思。高娃:大娘,你好。妇女没有答话,对着儿子说:进屋,快进屋。这时大门推开,王晓华的父亲开着一辆“小四轮”进来,王晓华对高娃说:这是我大。高娃:什么是大?王晓华回说:大就是爸,我们农村人都这样叫。高娃抿嘴偷偷笑了一下。妇女:老头子,咱晓华领回女朋友啦。高娃父亲赶快把车停好下得车来,对高娃说:姑娘,外边热,快进屋,快进屋。晓华父满脸喜气。 几人让着进屋。 屋里。靠窗户的南边是一盘大炕,炕上有一炕桌。桌上放着水杯,茶壶。地下是一对沙发,有茶几。屋里还算干净。晓华:高娃,这就是我家,你随便坐,不必客气。高娃坐在了一个沙发上,有点拘谨,但忍不住抬眼四下打量着屋里的摆设,发现沙发扶手上放着一本古兰经。晓华妈对晓华说:渴了壶里有水,自己倒。我给你们张罗饭去,说着出门。晓华父亲一条腿斜跨在炕沿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盒烟来,弹出一支,叼在嘴上,端起水壶倒满一杯给高娃递过去:你喝水,喝水,自己边抽烟边问高娃说:你是蒙古族?高娃点点头。晓华父亲:蒙古人好咧,咱们这里有很多蒙族。眼角脸上都是笑。忽然想起什么,对高娃说:我给你们杀羊去,今天咱就吃一回手把肉。出门。 院子里,王晓华母亲和父亲在低声说话,晓华母亲情绪有点激动,晓华父亲仿佛怕人听到。晓华母亲:我和你一个汉族,一个回族都对付大半辈子了,再娶个蒙族媳妇回来怕就更热闹了,吃,吃不到一块儿,说,说不到一起,今后咋处哇?生个娃娃,上个户口也不知是该上汉族,回族,还是蒙族,别扭死了,反正我不同意。晓华父亲:蒙族咋啦?蒙族直肠子,好处,说不定生个娃更壮哩。再说你和我一个回族,一个汉族,过得比谁差了?轮到咱儿就不行了?老脑筋。晓华母亲:反正我不同意。晓华父:咱儿没用你操心就给你领回媳妇了,喜事一桩,你不要嚷嚷了。我去杀羊去了,蒙古族好吃手把肉,咱也要给咱头一次登门的儿媳妇吃手把肉,不要叫人家看不起咱。说完,自顾自走开,从小房找出一把刀来,别在腰间,要出门拉羊去。 晓华母亲追上:你干啥去?晓华父亲:我到山上拉羊去,顺便叫几个人来喝酒。晓华母亲:八字还没一撇哩,你就要杀羊,还要叫人来喝酒,你怕全村人不知道?晓华父亲:我儿领回媳妇了,你当是丢人事?我就是要叫全村人知道。 晓华母亲拦下晓华父亲:不行。不能杀羊,也不能叫人。咱杀鸡,吃完就叫他们回去。这事我不同意。 中午,晓华父母家。炕桌上摆着煮好的鸡块,还有炒鸡蛋,凉拌白菜,凉拌黄瓜、辣椒,煮熟的玉米棒子,土豆片。高娃和王晓华斜跨在炕沿边,晓华父亲有点不好意思,尽量掩饰着自己的食言:刚才说要杀羊,羊群离得远,没杀成,高娃,你别拿心,多吃点,不要嫌赖。说着一个劲地让着高娃吃菜吃饭。晓华母亲端上一笼馒头,放在炕桌上,上炕坐在了炕里边对高娃说:咱农村没啥好吃的,虽不比你们城市,但也不缺吃喝,你就随便吃吧。晓华给高娃夹菜,高娃没有说话,怯怯地低头慢慢吃饭,感到有点不自在。 晓华妈问高娃:你们蒙古人住在蒙古包里,冬天不冷吗?要是坐月子,能不落下病?晓华:妈,高娃不常回牧区,她们家城里有楼房。晓华母亲抬头看着高娃问:你爸妈都是蒙族?高娃:我爸是蒙族,妈是满族。晓华妈:你是哪个族?晓华:高娃是蒙古族,说满族也行。那你们是哪里人?高娃:我爸是云南人,我妈是东北人,我爸行医到东北,认识了我妈,后来他们又来到了牧区当了牧民,我上大学后,他们又搬家来到了我上学城市的附近。晓华妈失笑:你们家还挺复杂哩。高娃不知如何对答,低头不语,愈发显得不自在。 饭罢。晓华母亲:晓华,你也老大不小了,你也不打个招呼就回来啦,你说咱这条件,晚上往哪住?一会儿有回城里的车你们还是回去吧。晓华:妈,咱家四间屋,那一间住不下我们?晓华父亲:住得下,住得下,你们多住几天,带高娃看看咱农村的美景。我这就给你们打扫屋子去,晚上咱们杀羊。晓华妈:农村有啥看头?有山哩,有水哩?边说边用眼神制止晓华父亲,不让他再说。晓华有些焦躁,不知该说啥。高娃拉拉晓华衣角。四人不语,场面有些尴尬。晓华父亲抽烟,屋里烟雾缭绕。晓华妈:晓华,你出外面来,妈和你说几句话。晓华口气有点僵硬:妈,就在这里说吧,还有啥怕人听的?晓华妈:你还没娶过媳妇哩,就和妈这样说话?这孩子真不懂事。晓华:出去就出去。 晓华妈、晓华开门走到院里,高娃迟疑一下也跟了出去,但没有跨过门槛,一脚在门里,一脚在门外。晓华妈把晓华拉到院墙下,生怕高娃听到什么。晓华妈:晓华,你应该懂事了,处对象也得听听你妈老子的意见吧,突然就领回一个蒙古女子,我和你爸一个回族,一个汉族,再加你们一个回族,一个蒙族,你不嫌别扭?听说蒙古人性格犟,就你那个窝囊劲,一辈子受气去吧,妈和你大商量了,你还是趁早退了这门亲事吧,咱又不是找不到一个比她好的?好女子有的是,你着急啥哩?晓华:妈,你听我说,高娃好着哩,人家大学毕业,又是在神华这样的国企上班……。晓华妈打断晓华说话:你听妈的,妈不同意,你就成不了,一会儿赶快给我领走。不知什么时候,晓华父亲也来到了院墙下:你个犟老婆子,你和我一个回族一个汉族不是也大半辈子过来啦,咋轮到儿子你就不开窍了?反正这门亲事我认下了。晓华妈:你认,你认,反正我不认,你认咱就离婚,你自己过去吧。说毕,开哭。晓华:不认就不认!扭头离开,看到高娃在门槛边站着。 高娃耳风耳音听得两位老人是在说自己。虽不听得那么真切,但还是断续听到了“领走”、“离婚”等话,又望见晓华母亲哭泣,在从进得这个家门来晓华母亲的种种“神秘”举动,也猜出了晓华妈并不认可自己。她一阵风似的逃出了这个院落。晓华追了出去。 野外,金黄的麦子快要成熟。高娃在前边跑,晓华在后面追。晓华:高娃,等等,你听我说……。高娃在跑,跑。晓华在追。追上了,晓华一把抱住了高娃:她管不了我们,管不了我们,咱们走。远处一辆大轿车正在向这里驶来。 城里。车流、人流。 花坛下,湖水边,晓华与高娃在漫步,有时跑着嬉闹。电影院,晓华与高娃并排坐着,喁喁低语。电影散场,晓华与高娃并排走出,交头接耳,亲密无间。街上,灯光如水,车流如潮。单位食堂。午餐,晓华与高娃头对头吃饭,高娃不断给晓华夹菜,看着他吃,无比幸福。 农村。秋天已经过去,田野里,只留下茬子地。塑料大棚有很多,越发显眼。天气还不太冷。晓华父亲把几头牛从院子里赶出来。几个闲人走过来,甲:我说,你儿子啥时结婚呀?咱得还你礼呀。乙:嗳,差不多就赶快给孩子张罗吧,早办早抱孙子。晓华父亲不吭声,扭头进院,关上了大门。 晓华父母家,晓华父亲懒洋洋地躺倒在炕上,抽烟,不语。晓华妈:又咋啦,谁惹你了?大天白日地挺尸哩?晓华父亲翻身坐起叹气:唉,我是不能出门了,出门人家就问,你儿子的喜事啥时办呀?连外人都着急了,你可倒好,至今不同意,我说老婆子,你咋就翻不过帽儿来?晓华妈:我都愁得睡不着觉了,你倒好,不向着我说,反倒怪怨我,娶个蒙古女子,有啥好?你们父子一个样,看那姑娘长得好就动心了,一辈子哩,娶过来一家人习惯不一样,你要吃烧山药,他要吃煮帽子,你要穿红的,他要穿紫的,他要念喇嘛经,我要读古兰经,你当是俱乐部哩。再说,咱那晓华,妈的话都听不进去,五经四书念到狗肚子里啦,一个蒙古女子就把他迷住了。掏出血淋淋的心,他都不领情,反正我不认这个媳妇,叫他永远别回家。说着又抹起泪来。晓华父亲:你说咋办?总不能拆散他们吧?晓华母亲:咋能说拆散,结婚了?生孩子了?吃酒席了?晓华父亲,下地,摔门而去。 又过了大约半年。 晓华与高娃正在为结婚做准备。城里。四S店,王晓华与高娃一辆辆看车,有时坐进某一辆的驾驶室试坐。 晓华与高娃开着新买的小轿车在宽阔的马路上急速前行。 某小区,高楼耸立,晓华与高娃的新楼房已经装修完毕,两人并排坐在新买的沙发上,电视正在播出节目,晓华不时换台。家里新家具一应俱全:宽大的双人床,一个卧室,又一个卧室,一个书房,还有厨房,摆设都是新的。 晓华:再过一个月,咱把大和妈都接来,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新房。高娃:你妈还没有同意哩,看你怎办?晓华:好办。明年的这个时候让她抱个大胖孙子,看她认不认?高娃不知是高兴还是害羞,一阵晕眩,幸福地把头埋在了晓华的怀里。 几天后。一辆救护车在乡间的公路上疾驰,疾驰。车内,晓华母亲昏迷不醒躺在担架上,救护车挂着吊瓶。晓华父亲,还有几名亲戚,默默不语。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不时检查一下病人的情况。 救护车在疾驰。 医院。推着晓华妈的医用车。抢救室进进出出的医生。 晓华接电话:好,好。爸你不要着急,我这就去医院。一辆小轿车在城里疾驰,……。轿车在一家医院门前停住,晓华和高娃从车上下来,直奔医院急诊室而去。 晓华、高娃,还有晓华几名亲戚,在抢救室外的椅子上坐着等待,父亲及高娃扶着晓华父亲的胳膊,晓华父亲神情疲惫焦灼。 漫长的等待。 终于抢救室的门开了,晓华,高娃,还有几个亲戚,一拥而上,大夫摘下口罩:还好,出血不多,命是保住了,病人过一两天才能苏醒,不过要有思想准备,恢复得好,没大问题,恢复得不好,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病房。晓华妈鼻孔里插着管子,支架上吊着输液瓶。她的床头上贴有床号牌。晓华父亲和亲戚们到晓华的新房休息去了,还没有来。晓华、高娃坐在床边的矮凳上,呆呆地看着晓华母亲。显然这又是一个清晨,医院走廊里,几乎没有人,静得可怕。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照进了几分生气。一名穿白大褂的护士或工作人员,从走廊走来,边走边翻动手中的一个本子,走到晓华妈病房前停住,把门推开了一条缝,探头从里边轻轻喊:39号家属请到吧台办理一下缴费手续。晓华:好,知道了。晓华看看母亲,母亲还在睡着,呼吸均匀,输液瓶中还有大半瓶。晓华走出病房,高娃跟着出来。这时王晓华的父亲和几位亲戚正好一齐来了。晓华:大,你在家休息吧,这里有我哩。晓华父亲:你妈怎样?王晓华:大夫说很快就会醒过来。晓华父亲带着哭腔自言自语:老婆子,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可叫我咋活哩!晓华:大,你别说了。亲戚们把晓华父亲扶出了病房,坐在门口的条椅上。晓华和高娃来到了缴费吧台前缴费。 缴费吧台工作人员:39号病人再缴3万元,不然下午就没药了。晓华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刷卡:这里只有不到三千块了,高娃把自己的银行卡递上,工作人员刷卡:这里只有两千块了。晓华说:先刷吧,不够我们再想办法。 晓华和高娃离开吧台,高娃问晓华:这几天用了多少钱?晓华,五万多了。高娃:你先回去,我到那边上趟卫生间。晓华愁眉不展,无精打采往病房走。 高娃显得很焦急,在一个角落打电话:爸,晓华妈脑出血,住院了,病情稳定住了,可已经没钱了,你快想想办法吧。 上午大约十点左右,一对五十多岁穿着蒙古袍牧民打扮的夫妇来到医院,医院里人很多,牧民夫妇从一楼开始问路,进电梯,在走廊里打听,一路来到三楼晓华妈的病房门口,门开着,门外有晓华父亲、高娃等,病床前是王晓华。 高娃抬头看到来到门前的是自己的父母,便轻声喊晓华:晓华,我爸妈来了,又对晓华父亲说:叔,这是我爸妈。晓华父亲颇感意外,一时不知该怎样称呼,说什么。晓华赶忙迎过来对高娃父母说:叔、婶,你们怎么来了?高娃爸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话:你们这两个孩子,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 高娃父母来到晓华母亲病床前,高娃爸表情严肃,伸手摸了摸晓华妈的手腕,认真把脉。晓华和高娃等都静静看着。 高娃父亲把完脉,对在场的晓华等说:按我们蒙医的诊断, 没大问题了,我回去再给她配点专治脑出血、半身不遂的蒙药,吃了绝对管用。又对着病床上的晓华妈低声说道:亲家母,你可得赶快醒过来啊,咱孩子的事还没办哩。高娃爸的汉语说的有点生硬,但不影响交流。 高娃父母从病房出来,在病室门外一张条形椅上坐了,晓华等几人跟出来。高娃爸对晓华父亲说:亲家,不要着急,亲家母很快就会醒过来的。说着从蒙古袍里掏出一捆新钱来,看样子有几万块。高娃爸:先用着,治病要紧。高娃妈:用最好的药,不够了,我们回去再卖羊。高娃母亲的汉语也不太流利。晓华爸哭了,热泪盈眶:麻烦你们了,麻烦你们了。晓华:叔、婶,这不合适,不合适,我们有钱。高娃爸妈:不要愁钱的事,好好给你妈治病。说完站起身离开,又返身,嘱咐晓华:配好药我们就过来。 医院病房里,高娃端着饭盒一口一口地给晓华妈喂饭。晓华要自己喂,高娃不让。 医院大院里,晓华高娃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晓华妈,在花径里慢慢走动。 医院大院里,晓华高娃一左一右,搀扶着晓华妈在走路,晓华妈穿着病号服,身上披着伊斯兰风格的披巾,顺从地像个孩子,虽说大病初愈,但脸上却满是幸福的笑意,与初见高娃时判若两人。 晓华家,晓华妈要擦桌子,高娃不让:婶,你快坐会儿吧,我来。晓华妈找不到要干的活,像是委屈地坐在了沙发上。透过窗外,能看到白色的雪野。晓华妈:高娃,我的好孩子,婶对不起你呀,当初,婶不同意你和晓华交往,是婶错啦,你是个好孩子,比我的亲闺女还亲,等你过门了,你就做婶子的女儿吧。这半年来,多亏了你的照料,婶这条命是你爸妈和你给的,要是没有你爸给配的祖传蒙药秘方,婶恢复得没有这样快,也没留下啥后遗症,还能走,能动。你们结婚吧,到时我还能给你们带孩子。高娃:婶,你好好养病,别的事不用你操心。我就是你女儿,这就是你的家,你就住着吧。晓华母亲:婶子也不想走,可这个季节正是大棚蔬菜卖钱的好季节,你叔得把蔬菜运到边境去,出口到蒙古、俄罗斯能卖好价钱,你叔出门,家里鸡呀,羊啊,牛啊得有人照看。 大概是中午,高娃的父母也来到了王晓华家,拿来了好多手把肉,高娃放到锅里热了,一会儿端上来。晓华从门外进来,手中拿着一瓶酒一瓶饮料,放在桌上。 一家人围桌而坐,其乐融融。晓华母亲:两位亲家,多亏你们……,高娃爸妈:唉,亲家母,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不说那些,你的病好了最重要,今天我再给你送点药,你要按时服用。来我再给你号号脉,看看恢复得怎样?高娃爸号脉。高娃爸:完全康复,没问题了,不过,你还得吃我的药,吃完身体更好,保证不复发。亲家母,咱们庆祝庆祝,喝酒,喝酒。晓华妈抢过酒瓶:给高娃爸妈倒上酒,双手递上。又给自己倒上,高娃:婶,你就喝饮料吧。高娃爸妈:亲家母,你喝饮料,喝饮料。 高娃父母,晓华母亲,晓华、高娃一起举杯。一家人吃得高兴,喝得愉快,欢声笑语不断。 饭罢。沙发上一家人按长幼次序坐着。晓华妈:两位亲家,我对不起孩子们,开始我不同意这门亲事,怕你们一家是蒙族、满族,我们一家又是汉族与回族,生活习惯不一样,不方便,不好处。我这一病,把什么都改变了,你们一家子好心肠,好脾气,好性格,好实在,也好处。我没有闺女,从今以后,高娃就是我的亲闺女了,咱们两家就是一家人了。我虽然病了一场,可我也没白病呀,要不是这场病,我可错过你们这一个好人家了,也认不了高娃这个闺女了。高娃爸妈:你们也是好人呀,晓华是个好孩子,过门后,要是高娃有啥做得不对的,你们打也行,骂也行,都随你。晓华妈:我可舍不得,到哪再找高娃这样的好闺女?高娃爸妈都爽朗地笑起来。晓华妈:两位亲家,我这病没啥事了,在春里就给他们把喜事办了吧?高娃父母:我们也是这意见,咱们抓紧办。 春天,草原上冰融雪化,野外已是一派绿色,碧空如洗。 城里。到处是植树种花忙绿的身影,大街上车流滚滚。公园里鲜花盛开,水流潺潺。广场上有唱歌跳舞的人群,学校门口有排队进校的“红领巾”。 农村。远山已经染上绿色,有牛羊在吃草。广阔的原野上,有耕作的拖拉机播种,地里热雾升腾,潮湿滋润,阡陌纵横,地埂边上的防风林已经显绿。太阳明亮,天空湛蓝,没有云彩,大半晌,村里炊烟袅袅,谁家的母鸡下了蛋,欢快地呱呱地叫着向主人报告,……。这里生机勃勃。 时近中午,晓华父母的院里,人进人出,热闹非凡,大门上已经贴上了大红的囍字,大红的对联。门口,院墙上已经摆好放好了鞭炮、二踢脚、礼花。四间正屋,玻璃擦得一尘不染,玻璃上贴上了大红囍字。 几辆轿车一前一后停在了晓华父母的家门口,看热闹的小孩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大人们也围向了轿车。一时间鞭炮齐鸣,礼花升空。新郎晓华搀着新娘高娃走下车来。年轻人,孩子们一拥而上,晓华高娃大把地撒着红包。 大家簇拥着一对新人款款走进院来。 婚礼正在进行。晓华父母坐在正面的椅子上,晓华妈穿着回族服装,带着做工精细的伊斯兰妇女常戴的头巾。主持人高声宣布: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周围是看热闹的男女老幼。坐席的在屋里坐席,跑堂的头戴回族小帽,手托放各式菜肴或水果的木盘,在人群中穿梭:亲们,让一让,让一让,看菜……。 晚上,晓华父母家屋檐下的四个大红灯笼早早亮了起来。屋里有吃酒猜拳的,有嬉闹的,婚宴依然在进行。 新房里,晓华的一群发小、同学在闹洞房。 夜已深沉。月明星稀。天空湛蓝。宴席已散。新房里一对新人相对而坐,相视而笑。晓华爸妈老两口坐在另一间屋的沙发上,抽烟喝水。晓华父亲,十分满足地:我歇心了。晓华妈:我也歇心了,办完了一件大事。晓华父亲,早点歇息哇,别再把你累坏了。晓华妈:没事,我大病不死,必有后福,这福气就是娶回了高娃这一等一的好媳妇。晓华父亲:现在还后悔吗?晓华妈:都怨我眼拙,当初险些棒打鸳鸯,现在我高兴得都睡不着觉了,要不是高娃这孩子照顾,我能恢复得这么快?等这地种下去了我领你到城里咱媳妇家住几天,享享福去,过几天城里人的生活。晓华妈想了想十分诚恳又有点内疚地:咱也得看看亲家两口子,人家把祖传秘方都给咱用了,咱不得谢谢人家?另外,咱也得把人家给垫的药钱还给人家呀,他们是好人,实在,热心,直肠子。晓华父亲:看病借下亲家的钱倒不用愁,咱大棚里的收入,再加养的牛羊,还钱绰绰有余,再说还有晓华哩,他一年工资十来万,加上高娃,两人一年二十多万,还用你着急吗? 几天后。 草原上,远远近近的蒙古包散落在草地上,绿色的牧草直涌到天边。远处有牛羊,马群。天上白云缭绕,地上绿草漫漫,这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 高娃父母家的一座蒙古包。蒙古包外的草地上,有穿着蒙古袍的牧民在杀羊,包外已支起了煮手把肉的大锅。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三三两两骑着马从远处驰来。高娃的父母忙着迎接客人。高娃爸穿着一身簇新的蒙古袍,高娃母亲特意换上了满族的民族服装,十分鲜艳,大气。 时近中午。蒙古包外的拴马桩上已拴了很多的马。一场典型的蒙古族婚礼即将举行。新郎官晓华与新娘高娃穿着崭新的蒙古袍,在迎亲队伍的簇拥下,骑马向蒙古包缓缓走来。有姑娘等着给新人献哈达,敬下马酒。 婚礼开始。蒙古包里,桌上摆满了手把肉、奶制品、水果。包里坐满了宾客。高娃父亲高举酒杯:今天是我女儿高娃与女婿晓华的大喜日子,感谢大家前来贺喜捧场,咱们可得放开喝呀。咱们一起换大杯,我先敬大家一杯,来,咱们一起干。众人高举酒杯,一饮而尽。高娃爸,扭过脸对晓华说:过了今天,你就是我半个儿啦,谁说蒙族不能娶一个回族女婿,我就相中这个你回回女婿了,咱们蒙回,蒙满自古就有通婚的习俗,我们要把这习俗延续下去,蒙回通婚生下的娃娃聪明,健壮!晓华,高娃就交给你啦,我明年要抱外孙。晓华,就看你的了!高娃母亲:晓华,高娃就交给你啦。众人:晓华,就看你的啦! 婚礼在继续,蒙古包里歌声喧天,热闹无比。 几天后,晓华家。晓华父母老两口,高娃父母老两口,晓华、高娃在一起吃饭,气氛融洽。晓华父亲:亲家,上天有眼,让咱们成为亲家,这是缘分,也是老天爷的安排。晓华妈:这是我们修来的福分,遇到了你们这样的好人,遇到了高娃这个好孩子。高娃父母:这是长生天的安排,让我们两家走在了一起。晓华父母:二位亲家,多亏了你用了祖传秘方,再加上高娃的照顾,让我们躲过了一劫,我们谢谢你们。高娃父母:看你说的,咱已经是一家人,说谢就见外了。晓华父母:拿出一张银行卡:二位亲家,我家里还有点底垫,你们给我垫上的医药费,我得还你。高娃父母推脱:再说还钱的事就见外了,坚持不收。明年这个时候,你就抱孙子吧。高娃,娇羞地:爸,妈。晓华父母:你们也抱外孙了。 画外音:抱孙子了,抱外孙了。回闪:城市,乡村。晓华父母两口子的笑脸。高娃父母的笑脸。晓华,高娃手牵着向屏幕走来,走来。 音乐声响起: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打出字幕: 编剧、导演、出品人、统筹、演员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