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可能不会提,但是现在必须要提 | |||
煤炭资讯网 | 2017/7/3 16:52:30头条 | ||
受访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 采访者:黄江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的平均增长水平。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约11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居世界第二。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五年来,党和国家不断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稳步实现经济增长和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指标务实,唯GDP成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8%、9%以上的增长速度很难再现,中高速的增长成为新常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用两个“中高”适应、引领新常态,也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过去唯GDP论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应社会发展成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破坏、社会关系紧张、公共产品不足等问题常常显现。破除经济增长唯速度论的迷信,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结构优化,发展模式更合理。过去几年,中国政府不断倡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已逐步显现。经济结构优化,对于就业的拉动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GDP增长一个点,平均拉动就业100万人,而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90万人。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基数变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平均要高出第二产业20%。去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必须面对的。多年来问题的积累,使得中国经济领域生产和需求之间出现失衡。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和要求相应提高。但在供给侧,没有适时把生产能力提高到现实需求的水平: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满足需要,满足需要的东西生产不出来。前者是产能过剩的结果,后者源于产业升级不到位,这就形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解决这一矛盾,这就要求经济必须转型,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所以,中央相应提出来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为当下中国解决现实问题,是阶段性的任务。未来可能不会提,但是现在必须要提。 科技创新,产业革命正进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等词屡见报端。一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电商、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行业领先世界。在制造业领域,高铁制造、移动通信技术、量子计算机等高新领域拥有世界竞争力。“互联网+”带动传统经济形态与现代经济结合,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消费、创新,经济发展新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第一大引擎的地位不断巩固。以消费引领、内需为主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被国际社会所看好。同时,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势头表明,经济新动能正在迅速积聚。消费的升级趋势和模式与业态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中的新趋势。此外,在互联网、高新技术等的支持下,传统制造业不断升级,继续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在新常态下,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稳中求进,中国经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7月03日 第 10 版 黄江林 整理)
(原标题)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