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心里,中国一直是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国家给出的统计数据又是否可信?《矿业汇》通过一组国内外数据对比统计表,说明矿产资源数据国内外的差异和原因。
中国各矿产资源储量国内外数据对比统计表
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分类体系;
二是以欧美澳为代表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分类体系;
三是联合国主持的分类体系。
1954年,我国开始以苏联当年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作为矿产勘查工作的参考。
现行标准即是参考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和美国矿业局、地质调查局编制的《1980年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其间,经过几次修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储量和资源量的类别缺乏严格而准确定义,与国际公认的定义有较大差别。在实际工作中造成部分资源量类别界线不清,标准掌握宽严不一,报告的资源/储量水分大。
而国际上通常采用CMMI的定义,联合国的方案即是如此。
(2)由于国情和体制的关系,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和可行性研究工作是脱节的。因此将可行性研究作为分类要素脱离我国的实际,现在的勘探报告基本上只能提交资源量。
(3)虽然有十六个类别,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比如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中应该增加三个原地的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类别。
而且中国国内数据矿产储量指的是全部矿产,包括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但是美国矿产储量计入的只是可利用矿产储量!
无论懂矿不懂矿,炒矿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探矿权或采矿权区后,既不勘查也不开采,而是待价而沽,转手倒卖,从中谋取“天价”暴利。
一个小矿炒炒变小型矿卖,再炒炒变中型矿卖,再炒炒变大型矿山卖,潜力再好一点的,继续炒炒变超大型矿山,再好一点的炒炒冒出一个成矿区成矿带。最终导致我国的资源储量中存在了较大的水分!
从该统计表可以看出资源储量国内外差异最大的是锰矿,比值竟高达27.7倍,也就是说,国内锰矿储量数据是国外数据的近28倍之多,那么锰矿究竟有何魔力使得差异如此之大?
锰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每年生产的锰中,约90%用于钢铁工业,10%用于有色冶金、化工、电子、电池、农业等部门。
锰矿石产业链: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全球锰资源储量约为5.7亿吨,并且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非、乌克兰、加蓬、巴西、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和墨西哥这几个国家,其他国家储量极少。
在储量上虽然我国的锰矿储量并不低,但是,我国的锰矿资源大部分是低品位矿产。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锰矿产量约为1800万吨,比2013年上涨6.5%。南非为世界最大的锰生产国,2014年锰产量为47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6.1%,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列第二、三位,产量分别为320万吨和310万吨。
锰主要出口国: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加蓬、乌克兰、加纳、哈萨克斯坦;
锰主要进口国(地区):日本、西欧、美国、中国。
中国虽然为第二大锰矿生产国,中国的锰矿产量也不低,但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一是中国锰矿资源品位低,可开采的资源有限;二是中国锰矿需求量大。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全球锰矿贸易活跃,2013年中国全年进口锰矿石1663万吨,如果按照锰矿平均品位35%计算,进口锰矿(金属)为582万吨,占到全球锰矿产量的34.24%。
而且在钢铁工业中还尚未发现有合适的替代品能够像锰一样既具备较低的价格又拥有良好的技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