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地方被动去产能与增产量博弈 部分省份钢铁产能名减实增

煤炭资讯网 2016/5/29 13:40:22头条

导读:不少省的钢铁供给侧改革,尽管提出了不少的压减产能目标,但实际产量还是在增加。一面是去产能决心,一面是产量增加的冲动,这反映了在市场波动环境下企业被动去产能的心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尽管目前各地陆续提出了规模浩大的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的淘汰方案,但是从已经公布的数字看,今年前4个月,除了煤炭在4月日均产量有所下降外,钢铁、水泥、有色的日均产量都是逐月提升的。甚至一些省在未来还有新增产量的可能。

比如河北“十三五”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钢铁产能将控制在2亿吨左右,实际情况是,2015年该省粗钢产量仅仅为1.8832亿吨,这意味着几年内河北钢铁产量或许还要增加。

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2005年全国钢铁产量是3.5亿吨,2014年到了8.2亿吨。而只有到了2015年,钢铁价格下跌严重,当年粗钢产量才同比减少2.2%,原煤产量减少3.3%,是2014年减产后的再次减少。

分析师指出,钢铁减产,还是要靠市场手段,企业亏损才会停产。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钢价在上升,在这时要减产很难。

去产能与增产量的博弈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各地供给侧改革方案比较发现,不少省的钢铁供给侧改革,尽管提出了不少的压减产能目标,但实际产量还是在增加。

比如广西之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实施方案也提出,2015年,广西努力完成粗钢产量2700万吨、2017力争粗钢产量3000万吨。实际上2015年该省粗钢产量是2146万吨。这意味着该省钢铁产量预留了增产的指标。

山东最新的供给侧改革方案提出,山东省将利用5年时间总体压减生铁970万吨、粗钢1500万吨;沿海钢铁产能达到40%左右。

但是山东 2015年粗钢产量6619.3万吨计算,2020年如果减产1500万吨的话,粗钢产量仍达到5100多万吨,这超出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5年全省钢铁产量控制在5000万吨以内的要求。

为什么各省供给侧改革方案提出大幅减少产能,实际钢铁产量并不一定有大的减少?原因是产能和产量是两回事。

一位钢铁行业人士指出,各省提出的减少产能,这是很虚的数字。因为产能说不清楚。过去每年减少产能任务,很多是早就停产的多次申报。而有的尽管关闭,现在还可能会恢复生产。

以全国第一大钢铁大省河北为例,2012年粗钢产量是2.09亿吨,2014年为2.4亿吨,2015年为2.52亿吨,呈现一个逐年增加的态势。

炼钢的焦炭需求在今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也能说明问题。今年以来1-2月焦炭月均产量3325万吨,3、4月份产量分别达到3605万、3625万吨。

“除非现在是价格下跌,企业亏损自己停产,否则政府很难推动企业停产和减产。即便是国家拿钱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仍不能真正解决过剩问题。”业内分析师说。

根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首钢二期、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防城港、湛江钢铁分别都有1000万吨钢铁投产。这是一些省份预计钢铁产能仍会上升的原因。

分析师指出,产量增加与否是以产能为基础的,但真正困扰市场的不是产能,而是产量。但是企业到底生产多少完全由市场说了算,只要价格有利可图,企业就会生产,这是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住的。

“既然企业可以自负盈亏,为什么不生产呢?真正的去产量还是看价格,必须是价格较长时期处于成本之下,企业熬不下去了,这个时候才会真的去产能。”分析师说。

经济后劲在于创造新动能

在目前已出台供给侧改革方案的11个省市中,一些产能大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去产能上,但更多的省市谈到了创造新动能,增加新供给。

比如上海的工业供给侧改革意见提出,201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6.9%,2020年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5%提高到2020年的20%左右。

为此,上海要着力补齐创新短板,释放工业发展新动能,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科创中心建设,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批量生产和应用。

浙江供给侧改革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七大产业。力争“十三五”期间七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0年达到2.2万亿元以上,其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金融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000亿元、5000亿元、3000亿元左右。

重庆供给侧改革方案则指出,将用2-3年时间,去除一批过剩产能、一批房地产库存、一批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使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生产不安全、长期亏损的企业基本消除,腾出资源要素、市场空间支持有前景的企业发展。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产业布局研究室主任李晓华指出,重庆过去多年的高增长,特别是工业第一,主要因素还是抓住了产业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机会。重庆的持续高速发展,不是因为减过剩产能,而是大力发展新动能。

数据显示,2005年重庆钢材、铝材、水泥、原煤产量分别为294.7万吨、39.36万吨、2100.19万吨、1957.79万吨,但是到了2015年,产量分别为1411.46万吨、171.37万吨、6798.83万吨、3477.6万吨,增加了2-5倍不等。重庆的汽车产量则从42.15万吨增加到了304.51万吨,微型计算机产量从0达到了6180.79万台。

针对目前各省提出的去产能目标,也有专家认为,传统行业不需要完全抛弃。比如可以学习重庆经验,一些城市可以依托其产业基础向创新型的产业来过渡,这也是培育新动能的一条可行路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定军 实习记者 杨丽萍来莎莎 秦浩轩 北京报道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