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谢小玲:永远的印记

煤炭资讯网 2016/5/25 16:40:26写作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些印记伴随。譬如长在身上的胎记,那是与生俱来的;譬如名字、譬如伤疤,却是后来增加的。这些印记,多少包涵着一段机缘巧合,个中总有令人回味的故事。

我的电子邮箱地址是 lsxiaoling@163.com。xiaoling,是我名字的拼音,很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前面要加上这个“ls”?有什么特殊含义?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人家,“ls”是“涟邵”的缩写。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涟邵是永远的印记,煤矿是永远的印记。
时光倒回1993年,未能考取中专的我,告别校园成了金竹山煤矿的女工,成了涟邵人。那个时候,女人有个正式工作岗位不容易,可我对这个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涟邵矿务局并不感冒。在外漂泊了一年多,1995年春节在母亲的劝说下回到矿区,正式到一平硐上班,成了一名矿灯充电工。
机房值班室的窗口,正对着一面山墙,春夏秋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郁闷的我常对着这面墙,抱怨天意弄人:一心想完成学业,却中考失利;梦想在南方的天空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却不得不窝在湘中这个山坳坳里。
1997年,在连队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上,我看到了一张《金煤工人报》。师傅见我有兴趣,鼓励我:“你学习心得写得好,有兴趣可以写点豆腐块发到报社去啊!”正是这句不经意的点拨,打开了我生活中另一扇门。我每天和矿工、矿灯打交道,顺手就写了篇关于矿工的随笔,又在家中翻箱倒柜找出方格纸,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抄写好,塞进了《金煤工人报》编辑部的门缝。等待的日子有些惴惴不安,丑媳妇怎么敢见公婆啊?生怕错过了报纸,特意请师傅出面,求连队文书保管好此后的每一期报纸。1997年5月,在第5期《金煤工人报》的副刊上,我见到了自己的名字,编辑陈书华老师将稿件标题修改成《黑色精灵》后,让我粗浅稚嫩的语句变成了铅字。我对文字的第一次尝试居然成功了!
1998年,《金煤工人报》停刊。这份办刊时间不长的报纸如同烙印,刻骨铭心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它的出现,让我不再对着那面山墙抱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和我们的矿工兄弟比起来,我有什么可抱怨的?他们辛勤劳作在八百米井巷,连阳光都看不到,出班了,一脸墨黑把矿灯交给我时,那种只能看到两排洁白牙齿的笑容、那种整栋楼都听得到的笑声,深深打动了我。
几个“豆腐块”,让我在矿区有了点知名度。5月,我这个没有背景、只有初中文化的黄毛丫头通过竞聘笔试、面试,调进了矿井机关。大家对矿灯充电工能不能当好宣传干事有些怀疑,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气。
刚开始,对新闻报道、采访写作是门外汉,我到宣教组后写好第一篇稿件去盖章,组长看过稿件后说:“这到底是新闻稿还是散文稿?改都不好改呀!”这个时候,《涟邵工人报》成了我的老师。我向《涟邵工人报》投的第一篇散文稿《向生活挑战》说的就是当时的尴尬情形。热心的领导、同事找来了很多《涟邵工人报》,我一版一版地翻看,看别人怎样写消息、通讯、言论,怎样抓新闻由头。起初,我只能写些散文、随笔发在第四版上,渐渐地稿件能上二版、三版甚至头版了。每个星期,报纸一到,我都会迫不及待一篇一篇认真阅读,然后小心地收藏于书柜中。如果报纸没有如期到来,我总忍不住打电话去催问。
报纸教会了我去摹仿,因报纸而结识的老师、文友教会了我去创作。涟邵工会定期举办的文艺骨干培训班,让我们有机会与谭谈、水运宪、弘征、安鹏翔等“涟邵明星”近距离接触。每年,公司都会请老师为通讯员传经送宝,通讯员也借此良机互相交流。我听过姚作军老师讲诗歌与散文、李育凡老师讲报告文学、谭吉华老师讲言论写作、龚洵益老师讲通讯、消息……
一粒种子,只有深深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名员工,只有置身拼搏创业的氛围,才能蓬勃向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盛赞“涟邵是个作家窝”,正是在这个“作家窝”里耳濡目染,我的文字逐渐成熟,煤矿也为我搭建起成长的平台。
2006年,涟邵矿务局随着湖南煤业集团的组建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中。创办四十六年的《涟邵工人报》也随之停刊。我脑海里,又增加了一个永远的印记。
始终记得在涟源的白马湖畔,谭谈主席说的那段话:“企业改制,涟邵这个名称迟早会消失,但涟邵人会走向四面八方,涟邵培育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会永存。前人的路,是后人的书。”企业文化是个大话题,体现在个人身上,它改变了我的精神面貌,改变了我的人生际遇。我没有能力将前人的路记载下来,但是,我记下了自己走过的路。不管是大“豆腐块”,还是小“豆腐块”,不管是第一次贴邮票寄稿件,还是用那个“ls”的电子邮箱发稿件,不管是演讲比赛,还是征文活动,点点滴滴都是我人生路上不灭的印记。
从第一次踏上金竹山的黑土地,至今整整二十年了;从第一次向《涟邵工人报》投稿,至今整整十五载了。第一次带我下井采访的技术员,已经成为专家型的煤矿领导了。我跟着他高一脚低一脚爬上山,走下山,来到了火热的采煤工作面,参观了钻声隆隆的掘进垱头,在宽敞整洁的大巷里,我高歌一曲《好汉歌》,矿工兄弟们给予我的掌声难以忘怀。我第一次采访的劳动模范,已经幸福地退休了。当年,他一听要采访,连连摆手,说:“我只晓得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多出点煤,不会讲呢!”那个憨厚的模样,时时在我眼前浮现……在人生的紧要处,我幸运地与涟邵结缘,与文字结缘。那些光荣的涟邵历史,给了我逆水行舟的动力;那些质朴的涟邵精神,给了我百味人生的坚守。
法国作家Anatole说:“所有的转变,甚至是我们渴望的转变,都有使人悲伤的地方,因为我们留下的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存在就是转变,转变就是成熟,成熟就是不断更新自己。”时光总在消逝,生活不容等待,黑土地见证了我们那些热血沸腾的青春年华。站在每一个新起点,我们不得不将自己的一部分记忆留在身后。不管悲伤也好,喜悦也好,不管曲折也罢,平坦也罢,这些记忆,都是人生中可以永恒的印记。
我们要做的,就是珍藏这些印记,脚踏实地继续前行,让明天的印记在未来的某一天想起时依旧如此美好。


作者:湖南煤业集团金竹山矿业公司 谢小玲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