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年中10亿元短期融资券违约后,四川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煤集团”)的10亿元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也未能按期兑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2016年12月26日,腾讯财经获得的一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文件显示,川煤集团于当日向投资者定向披露《四川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未按期兑付本息的公告》,表示“13川煤炭PPN001”不能按期足额偿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知情人士告诉腾讯财经,目前四川省与多家银行正在商议,由四川省国资委与各家银行共同出资,成立川煤集团转型发展基金,以应对川煤的债务危机。 商请5银行支持 四川省政府部门斡旋暂未果 成立于2005年8月的川煤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是四川省最大的国有煤炭企业和唯一的煤炭整合主体,旗下拥有约20家子公司。公司官网介绍,其有员工5.1万余人,企业资产总额380亿元;煤炭年设计生产能力2050万吨以上。 而“13川煤炭PPN001”,由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承销,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为三年,发行参考利率为7.5%,应于2016年12月25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至12月26日)兑付本息。 腾讯财经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今年12月2日,四川省政府金融办曾下发《关于商请支持化解川煤集团债务风险的函》,称针对川煤集团即将于12月25日到期的10亿元私募债兑付风险,商请建设银行、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三家银行的四川省分行,以及兴业银行(601166.SH)成都分行、浙商银行(02016.HK)成都分行,向各自总行争取“对川煤集团给予更大的理解和支持”,并将沟通情况反馈给金融办。 “此事的处置原则之一,‘谁承销谁负责’。”一位上述银行的人士对腾讯财经称。 不过,从“13川煤炭PPN001”违约结果来看,上述化解债务违约风险的努力,并未取得成功。 上述函件还提到,川煤集团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煤炭行业深度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资金链极度紧张,企业到期债务偿还面临较大风险。此前,在四川省政府同相关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化解了川煤集团(2016年)2月到期的中期票据、(2016年)5月到期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以及(2016年)6月到期的短期融资券兑付危机。 此前“借新还旧” 未来 1-2年是偿债高峰期 在半年前,即2016年6月15日,川煤集团公告确认其发行的“15川煤炭CP001”未能按期足额兑付到期的短期融资券本息。在延期42天后,该支债券才最终全额兑付。这是近年来全国第一起煤炭行业债券的违约,也是四川省第一起国企债券的违约。 腾讯财经此前曾独家披露,“15川煤炭CP001”的最终兑付方案是,由债券的联席主承销商——交通银行,联合其他3家银行,发放贷款给四川省另一家国有企业——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投集团”),然后川投集团再通过银行,以委托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借给了川煤集团。 腾讯财经掌握的内部数据亦显示,截至到2016年3月底,川煤集团融资总额210.70亿元,包括银行贷款114.76亿元,应付票据20.62亿元,融资租赁7.82亿元,委托贷款10亿元,债务融资57.5亿元。 债券方面,除去已经兑付的“15川煤炭CP001”外,彼时,川煤集团还有8只存续债券,合计金额47.5亿元,其中公募债券3只,存量规模13.5亿元;私募债券5只,存量规模34亿元。 这些债券由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5家银行,以及一家券商承销。五家银行承销39亿元,并担保了另外5亿元;券商则负责3.5亿元。 银行贷款方面,排在首位的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98.SH/01398.HK),截至2015年年底,共计35.74亿元;另外,还有承兑汇票4亿元。其次是兴业银行,共计12亿元左右。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在2016年5月27日的评级报告里称,川煤集团“财务杠杆持续上升,2016 年 3月末资产负债率达 88.48%,已处于很高水平,债务负担不断加重。未来 1-2年将是公司偿债的高峰期,面临的集中偿付压力大。” 知情人士告诉腾讯财经,目前四川省与各银行商量的方案之一是,由四川省国资委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5家银行共同出资,成立川煤集团转型发展基金,以应对债务危机。 始于2014年的债券违约已经成为行业“新常态”。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15日,中国共有88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企业52家,违约规模达到497亿元,债券评级下调数量不断上升,由2015年的115家上升到2016年的220家。 此外,2017年债券市场到期规模将超过5.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1.8万亿元,市场普遍认为,2017年债券违约和系统事件将比2016年出现大幅度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