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昆:何以笙箫默 | |||
煤炭资讯网 | 2014-9-2 16:05:34 散文荟萃 | ||
前几日,旧友相问,暑去凉来,不见笔墨,是不是江郎才尽了?笙箫皆默,是不懂得情趣了,忘了怎么写了? 学文出身的自然少不了穷酸气的,想当年也是“江流宛转,月照花林”,如今还是能“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这是群类的属性问题,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时也能引诗情到碧霄,叹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但问题终究还是以阶段裂变的形式出现。 近来,颇为懒散,手脑常常不能并用,视野一窄,便偏于论证文,喜欢去推导逻辑,找理论判断的“细缝”,虽不能产生大论断,也是小娱怡情,好歹在所谓的“精神层面”还有一点寄托。 高之又高谓之天,玄之又玄谓之道,天道就是规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一起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似乎又是个矛盾,矛盾是普遍和客观的,是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必然阶段,这又关乎到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变则通,通则久,地久自然天长,自然便是道,道受法于自然,这是个金刚圈,或者叫捆仙索,又挣脱不开。 前一阵比较时尚的是“群众路线问题”,往往会提到“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但这里似乎有个概念误区,人民群众是个哲学概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同志一生普通得没有去决定社会的发展变革,是不是就不是群众呢?而只能是政治概念的人民?还是法律意义上公民?或者自然属性上的人呢?关于党,它是人民群众中比较先进的一部分人,叫先锋队,属性还是人民群众,这个问题便类似“白马和马的一起吃草的问题了”,显然就是形而上了。 路线问题是个自上而下的相对问题,类似地理概念中的相对海拔的提法。 世人评判,自来就是两套以上的标准。一方面教人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尽显潇洒;另一方面又有“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预则立论断;然则最高的境界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特色道路。 一个人,少了情怀,没了稚趣,自然会少很多乐趣。 玩的时候不可能不可能总是“臭气相投”,总有“和而不同”的时候,总有同志喜欢拿出“普世价值”来,自我放大到“价值道德”的制高点,对大众进行“道德绑架”更有甚者会进行“道德宣判”。 好多东西,一开口便是错,时下比较流行的“冰桶接力”,有人说是做慈善,有人说浪费水源,还有人这两种说法都赞,无论是慈善活动还是获取水的过程都是存在价值的交换,是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圣人讲,有教无类,当今治学也分为“学院派”和“草根派”,学院派是正规军的打法,讲究论证推理,人脉圈子;草根派,类似游击队,不拘一格。后来也明白,学院派也分三六九,草根圈也有故郭、韩这样的才俊。究其缘由,上学,看书,读书,学习原来不是一回事。 时间太早,人太年轻,还不能自由地控制路线的方向,所以还有好多问题需要一个时间。无论是记叙故事还是论证道理,都是为了生活美好的,只是取法有异罢了,毕竟佛道两家修佛成仙的法门不一样。 时间是个圈,轮子向前,众生各取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