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鸽:中秋将至忆中秋 | |||
煤炭资讯网 | 2014-9-10 15:56:25 散文荟萃 | ||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望着窗外日渐丰盈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我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中秋节。
(一)快 乐 小时候的中秋节,已忘记是那年那月,感觉每年都差不多。提前一个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着,准备着做月饼的原料,除了白糖和青红丝,大部分原料都不用购买。面粉是自家麦子磨的、猪油是过年杀猪时攒的、芝麻是地里新打出来的,因为我家院里那颗爸爸移栽的核桃树,我家的月饼和其他人家的比就有了不同。村子里只有一台做月饼的机器,是合作社购买的,就放在公社的大院里。平时闲置不用,每年将近中秋时才开始忙碌,早早的大家就去排队登记,一个大黑板上用粉笔歪歪扭扭的写着张三家多少斤,李四家多少斤,以此排序。因为没有准确的时间,农活又不忙,所以大家都拿着各自的用料在院子里等。院子里闹哄哄的,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才不管现在做的是谁家的,偷偷的拿一块就跑,手烫的拿不住,就兜在衣服的前襟里,吹两下就急不可耐的啃一口,实在是太烫了,在嘴里放半天也不敢往下咽,那猴急的样子逗得大人们哈哈直笑。其实那时的月饼根本算不上是月饼,有点像现在的水晶饼,油放的很少,所以外皮很硬,馅也就是白糖拌着芝麻再搅一点青红丝,可那是我当时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那时的中秋节也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中秋节。
(二)想 家 记得是我高考前的几个月,爸爸一直生病住院,患的是煤矽肺后遗症胸膜炎,人瘦的只剩一把骨头,病危通知单不知道签了多少回,看着病床上被疾病折磨的爸爸和为生活犯难偷偷流泪的妈妈。那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打工,我要挣钱,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要撑起这个家。高考结束放假了,我甚至来不及看看高考的分数,就跟着姑姑去了西安,在一个美国人办的孤儿院里打工。工作还算轻松,给那些收养的孤儿上课,教唱歌,帮残疾的儿童复健,每个月可以挣到两百块钱,还管吃管住。因为想节约路费,那年的中秋节我没有回家,一个人待在宿舍里,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清冷的月光静静的照着我,它在天上,我在地下,同样的孤寂。趴在门前的栏杆上,看着月亮想着家,第一次孤身在外的我,很想很想爸爸妈妈、奶奶妹妹,想着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热闹欢笑,想着妈妈做的那些可口的饭菜。有好几次忍不住跑下楼,想打一个电话回家,每每拿起话筒,又无言的放下,怕听到那头熟悉的声音,怕自己忍不住痛哭,看着别人家里温暖的灯光,感觉自己就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人徘徊在黑夜里。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用棉被把头一蒙,才开始放声大哭,直到哭累了,睡着了,那一年的中秋节就这样过去了。没有月饼,没有亲人的中秋节,孤独的想家。
(三)半块月饼 在外打工两年,爸爸的病好转了,家里的情况也好多了,我又重返学校,上了大专,在那里我认识了我的老公,我一生的爱人。刚毕业实习的时候,我们都没有钱,家里给的生活费交了房租,就所剩无几,除了吃饭,根本容不得丝毫奢侈。那年的中秋节刚好是在九月底,离家里打钱的日子还有好几天,兜里揣着二十块钱,我在街上转了好久。各式各样的月饼看得人垂涎欲滴,大的五块,小的三块,这是最便宜的散装月饼,摸摸兜里的钱,一天两个人的伙食费还不到五块,一块月饼就意味着有一天不能吃饭。转悠了大半天,还是舍不得那五块钱,就花了两块钱买了点葱蒜宽面条,准备做油泼面,过节了不买月饼,改善一下伙食也好。下午下班的时候,我从窗口看见老公回来,就赶快烧水准备煮面,他一进门就跑到我的面前,背着双手笑着看着我,让我猜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我猜了几次都不对,就假装生气不理他。他见我生气就献宝似得把手捧在我眼前,掌心里赫然是半块月饼,我惊奇的问哪来的,他说他实习的外科主任今天请客,给大家发月饼,他吃了半块,给我留了半块,我不疑有他,拿过来就吃的一干二净,居然是我最喜欢的五仁馅。直到几天后和他一起实习的朋友闲聊,我才知道那天分发的月饼不是一块,而是每人半块,别人当时就吃了,只有他心疼爱吃甜食的我,悄悄的藏在了手里带回了家。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傻丫头,我不爱吃甜食。当时的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是心里认定,这辈子就是他,不管以后的日子有多贫穷困苦,我身边的人就是他。
再以后的中秋节,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每年不用想也知道怎么过,各类水果、各种馅的月饼摆一桌,挑挑拣拣的吃几样也就算过节了,没有惊喜,没有特殊的情感,也就少了感动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