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飞京:遗失的书本 | |||
煤炭资讯网 | 2014-8-20 22:00:47 散文荟萃 | ||
一部什么样的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读这本书。这可能是印刷厂的机器油墨重彩般的印出来的供人们阅读的纸质图书,也可能是无字书,即人生大部头。纸质书需要读,不分男女老幼,鳏寡孤独者,每个人从小就已经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有些人可能要和书成家,过书式的日子,在书中读日子,在日子中读书,不为外界繁华所惊扰,不为世人优乐所劳累,年幼的时候就被告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大家一股脑的全部涌入各种各样的校园,小学,中学,大学,读着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理解的书本,究竟要说些什么呢,连自己也不晓得。这就要我们重拾书本,去认认真真的读人生之书。这本书之厚,之深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生活于凡世中,就得读凡世之书,读了,眼界之宽,不读,即可鼠目寸光。读了,便可从精神上诊治人生百态之病症,不读,便只是做表面文章,很容易病入膏肓,这就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根本之所在,黑暗的旧社会适用,今天同样也演绎着时代新的内涵,读书有用,内秀外慧,或者内慧外秀,遇事三思后行,会少很多麻烦,君子动口不动手也是说这个意思,中国从古时就开始讲“学而优则仕”,只有读书好了,才可做官,从而发财,过上好生活,“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日子不再是神话,中个状元,骑上高头大马,胸佩红花,足足可以炫耀个半载一世,“脱贫”当然也是一挥手的事情。连那曹雪芹笔下的“混世魔王”,“古今不肖无双”的贾宝玉在最后也不得不和他的侄儿“兰儿”一块科考中举,才可能挽救贾家家道中落的残酷现实,宝玉如此,平凡出身的你我奈何?
书,不可一日不读。否则,书会发狂,说你怎么置老祖宗遗言于不顾,落得个不肖的名号就不好了,纵然宝玉在世,又能如何?对于自己本身说,也如一日三餐一餐不进,可能会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与其这样,还不如真的拿起书本细细品味一番,别有乐趣的。今日为师,教人读书,读的是印刷的宋体字,还是为人处世之本领,仔细思考,应该是依前者来领悟后者,非常时期则可实用一点攻读前者。其实蛮喜欢做学问的,时常会想起孔夫子教弟子习书的场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乎者也,其乐无穷。时而会迷恋大学的那些事儿,大学大学,不在学(校)之大,而在书之厚,学问之深,之大,给人灌注精神之甘露,欣喜若狂,图书馆那些忙忙碌碌的身影也确实叫人回味。和一堆堆厚厚的跟砖块一样的书为伴,同呼吸,共命运,与书跳舞,兴许会跳出一段很和谐的乐音,供世人去弹奏,去欣赏,去品读。假若书本已被抛却置脑后,赶紧捡拾,未为晚矣,读书过日子,加点作料,也是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如果是晚上,点根红烛,读点小书,就更有情味了,与君读书,胜过山珍海味。 书,不能只读,用眼睛去看那宋体字,而是用心去读,去品味。毛老先生读书喜欢做批注,画的严严实实,这个可以作为借鉴,仿效感觉一下,其实很好的。今人读书,喜欢做摘录,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不管怎样,读了,要将它读在心里,有所感触,抑或有所收获。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就是这个意味,学问之见长,指日可待,与人之和气,不在话下,日子久了,“黄金屋”“颜如玉”姗姗来迟,不要见怪就是了。一定要热情招待,好肉好酒摆上,款待一番,伊人看了,“风景这边独好”。
读书,好事;好事,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