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毕勇:《清汤面》滋味无穷—有感于刘庆邦的煤矿小说 | |||
煤炭资讯网 | 2014-7-12 13:12:45 散文荟萃 | ||
素有“短篇小说王”称号的著名作家刘庆邦,他的绝大部分作品取材于农材和煤矿。身为煤矿人,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十分喜欢庆邦老师以煤矿为素材的作品。
三十年前,在原地宗煤矿上班,下井挖煤之余,喜欢到矿工会图书室借阅一些图书杂志和《中国煤炭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印象中,图书室的宝藏可谓是琳琅满目要有尽有:大约二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挤满了书柜,柜与柜之间背靠相依;每一道隔层上端,都贴有图书的分类、序号,什么文学类、艺术类、科技类、历史类、科幻类、少儿类,标明得清清楚楚,让阅读者轻易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杂志。我比较喜欢文学艺术类的读物,比如在那个年代盛行热读的《八小时之外》、《中国青年》、贵州《时代青年》、《科学与生活》、《连环画报》等杂志。在我印象中,反映煤矿工人精神风貌的《特别能战斗》也特别受到矿工们的喜欢。当然,我当时读得更多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家·春·秋》等中外文学名著和反映我们矿工生活的《特别能战斗》《山花》、《作品与争鸣》等方面的杂志。 有一天,无意间在《作品与争鸣》杂志上读到一篇以煤矿生活为素材的中篇小说《家属房》。我记得,《家属房》所描写的煤矿生活是那样的贴切、可信、感人,无不被作家对煤矿工人及其家属日常生活喜恕怒哀乐甜酸苦辣的悉心应手所感动。从那以后,经常在《中国煤炭报》、《北京文学》等杂志报刊上,读到刘庆邦的小说、散文作品,且更多的是“煤矿作品”。读得多了,由只关注作品内容,渐渐地关注作者,得知:刘庆邦于1951年12月生长在河南沈丘农村。他当过农民,经历9年矿区生活在井下挖过煤炭,从事过中国煤炭报记者,现在是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著有《红煤》、《遍地月光》等多部长篇小说和《断层》、《哑炮》、《神木》等中短篇小说集,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等外国文字,其中短篇小说《神木》获2012年老舍文学奖,根据《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得2003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2003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自从读到刘庆邦的《家属房》以及《走窑汉》、《断层》等作品之后,我就抑制不住地经常寻思,庆邦老师又有什么新的煤矿作品问世,到了网络普及的年代,轻易就在网上搜素到他的资讯,也不管是他的小说、散文或是对他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及采访报道,一旦看见刘庆邦三个字,眼睛就会悚然放光。倘若发现了他的新作,随即就认真地拜读,细心的品味。还将不少的作品及时收藏起来,经常性地翻出来重温。我每次拜读庆邦老师作品,就有一种新的感受,抑或被作品中的人文、地文、天文,以及笔墨透纸的现实煤矿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的描写所折服。读得多了,也就产生一些想法,自己不也身在煤矿吗?怎么没能够像庆邦老师那样,将身边煤矿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生存状态娴熟地付诸于笔端,并常常为此而苦恼。当然,我深知自己主要还是文学修行甚远,尚须不断努力,并怀揣一个梦想:此生,对煤矿人及其煤矿作品的关注,已然是这一辈子的夙愿。
多年了,大凡有机会到了万卷书城、西西弗等比较大型的书店(也只有这些书店才有),我都要有意识地打听“有没有刘庆邦的什么新书?”目前已在六盘水、贵阳、北京等地的书店或网上邮购了《红煤》、《刘庆邦小说》、《闺女儿》、《心庝初恋》、《到城里去》、《黄花绣》和前不久从网上快递的《刘庆邦短篇小说(点评本)》等十几本刘庆邦的小说单行本和小说、散文集。
去年12月4日,中国煤炭报〞太阳石〞副刋报道:11月27日,该刋编发了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清汤面》。同时选发了《煤矿小说应该这样写》和《一碗清汤面的味道》两篇关于这篇小说的述评文章。报道称:不少读者为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所感动;有作者从中找到了身为煤矿作家的写作方向。我也随即从网上搜索拜读。小说《清汤面》,写的是两户遇难矿工家属(一户是在选煤楼拣矸石的女工向秀玉与她女儿喜莲的窘迫日子,一户是在矿上街道开了一个清汤面馆的杨阿姨)和一个女孩(喜莲)的一段普通的生活故事:一碗碗普通的“清汤面”,是她们情感的“纽带”,极其深刻地展示了几个普通人善良美好、乐观向上的高贵品格。小说里的俩户人家,得到众工友的爱心接济,引发了看似平淡却富有心灵冲击的故事。在叙述过程中,庆邦老师习惯于他柔中带筋的描写方式,慢慢地向我们讲述令人心潮起伏的“清汤面的故事”。 《清汤面》全篇,作者没有给读者刻意的展现工亡家属多么艰难困苦的日子,而是将人间的温暖,通过自然而然的交往,在他们之间渐渐地呈现出来。从始至终,小说的语言十分平淡,没有跌荡起伏的情节,全篇也看不到人物描写、没有场景交待,似乎缺少欧·亨利式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尾。然而,小说全篇所蕴含的感人情愫,所蕴含的心灵震撼,却让读者一阵阵心潮起伏,鼻子发酸,眼泪欲滴。长期以来,刘庆邦就是这样以煤矿人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深沉的悲悯情怀,将作品呈现在世人眼前,给社会,给他的粉丝们,深刻的人性大爱无彊的滋润。故事中的小喜莲,到杨旗阿姨的清汤面馆去吃午餐,杨阿姨不收钱。原来是杨阿姨红火火的生意,亦然得到工友们的帮助,杨阿姨愿意把自己得到的爱真心地返还给别人。而喜莲的妈妈似乎不“买帐”。迫使杨旗阿姨想把清汤面馆关张,去和喜莲的妈妈一样,到装煤楼拣矸石。小说写到这里就收了笔,像是为了让读者去猜测,杨阿姨的清汤面馆会不会关张,或者还会生发其他什么样的故事。我不妨在这里续写道:杨阿姨这个以感恩为魂灵的清汤面馆,不但没有关闭,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红火。喜莲的妈妈还因此加入了清汤面馆,成了杨阿姨旗下的一名员工,小女儿也每天吃上热乎乎的清汤面。而且,清汤面馆进一步做大,发展为股份制公司。她们还承包井下工的班中餐,质量高、信誉好,广受井下工的欢迎。与此同时,她们以家属协管会的名誉,经常到井口开展送温暖活动。杨阿姨当上了董事长,向秀玉被推举为总经理。俩人还都有了新的伴侶。喜莲学习优异,考上了大学选读中国矿大,决心毕业后回到煤矿,感恩回报煤矿。清汤面馆公司的幸福日子,其乐融融。一碗清汤面,满腹人间情。
我还以为,庆邦老师的《清汤面》,犹如他的《心庝初恋》、《别让我再哭了》等多篇小说一样,保持了他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不风不火娓娓道来的“慢生活风格”。在这“慢慢的生活情趣”中,广大读者却深深地品尝到淡而味浓、浅而有深、文短意长的人物故事和情节(细节),始终鲜活地跳跃在品尝者的舌尖上久久地不忍吞咽。
2013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副刋,也全文发表了刘庆邦的原创《清汤面》。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还在即日的人民日报上作出批示,要求中宣部《学习活页文选》迅速转发。并于当年11月7日全文转发。作为主要选发理论和时事类文章的《活页文选》还是首次选发文学作品。这不得不说是煤矿作家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广大煤矿人的骄傲和自豪!有网友赞叹:〞短篇小说《清汤面》散发着自强不息的正能量!〞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面对纷繁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现实,怎样挖掘煤矿正能量,歌唱煤矿好声音,庆邦老师的作为,为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做出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