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麦玲:读屈原 | |||
煤炭资讯网 | 2014-6-5 9:51:53 散文荟萃 | ||
2000多年的历史沉浮中,忠臣烈骨使人起敬,奸佞小人令人唾弃。5000年多的历史长河中,淹没了几多的英雄才子,也成就了一代代豪杰忠骨,还造就了一个个见风使舵的“大人物”,历史,总以他客观的评述,认真记录着华夏大地的跌宕起伏、荣誉屈辱,总结着得失成败,顺应着历史潮流,后浪推前浪,勇往直前。 历史,记录了屈原在国破家亡,报国无门的境况下悲情地纵身一跃。此一跃,抛粽子划龙舟,华夏子民以歌当哭,将思念尽情洒入汨罗江;此一跃,插菖蒲烧茱萸,祈求平安,将万千百姓的祝愿倾入汨罗江;此一跃,雄黄酒千态荷包,驱邪寄思,凝聚了多少华夏儿女心中的夙愿。汨罗江,是他生命的终结,亦即他生命的再度涅槃,滔滔汨罗江水奔流不息,将他动人凄美的传说永留端午节,他用生命阐释了生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惊鸿与绝唱,也再现了民族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慷慨与忠诚,悲情与无奈,让我们在回味历史的沧桑与沉重时,正视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安定。
在浩渺的历史河流,在滚滚而去的汨罗江里,在国家法定假日五月端午里,我们深情回首屈原,用心重读屈原,让我们的思念与尊敬随着粽香荷舞回到屈原的身边,给这位2000多年前的伟人送去我们的一份问候与慰藉,用我们心中的感动和骄傲去抚平隐藏在他心底的千千结,万般苦,及他苦苦求索的救国梦。
屈原,他本楚国丹阳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自小生长在楚国国都郢都,自幼勤奋好学,为人性格耿直,胸怀大志,立志为楚国的繁荣复兴贡献力量。他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的故国楚国,当时是七国里面最强大的国家。屈原由于自小受楚文化的熏陶,在心中只把楚国认为自己的国家,而不认同楚国是周王朝的一个分支,这就为屈原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当时,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等都彼此相通,如一个文人在自己国家的抱负不能实现时,便会奔走他国,或联横或合纵,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治国经略,但是,屈原只把故国楚国作为自己终极服务的目标,生为楚人,死亦楚鬼,不肯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改变自己的民族尊严和民族信仰。
屈原生活的时代,秦国的崛起和楚国的逐渐衰落,使强大的楚国摇摇欲坠。加之当时楚国没有一位硬腕领袖,统治集团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各怀鬼胎,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卖国求荣。在政治上,远见卓识、心怀天下的屈原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他一心为楚国的崛起而努力,力排众议,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不计个人安危。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可楚怀王听信谗言,忠而见疏,不愿采纳屈原的意见,最后,随着“黄棘之盟”的订立,屈原被秦国和楚怀王、对立派所不容,驱逐屈原离开了他生活了48年的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一代忠烈,竟被昏君、奸佞小人、鼠目寸光之辈排挤,落得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的千古遗恨。
当时,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点点滴滴,凝聚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展现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这些品质,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和信仰,即使时间过去了2000多年,即使汨罗江忘记了这一幕,即使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历史,我们也一定会铭记历史,我们还应该深刻剖析历史,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努力拼搏,使我们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有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却坚定地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屈原和渔父的观点,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也奠定了两种生死观。中国,向来不缺乏民族主义和民族英雄,同时,也不缺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平淡人”。前者,满怀救国救民的热忱,时刻准备着为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力挽狂澜。后者将脖子缩在领口里,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是,他们可曾想过,没有伟大而自强的祖国,我们何以能安居乐业?我们何以能实现理想?我们何以能幸福安康?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灭楚,屈原殉国,历史,便在此刻将屈原的精神定格。今天,多少人为他惋惜,多少人又对他肃然起敬?以他的雄才大略,纵横天下一如反掌,但是,他的心中只有自己的故土,他的心中只有故国的子民,国破家亡时,他不忍苟且偷生,他不愿卑贱地活着,他不愿接受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我们能想象得到他当时的悲愤与凄凉,那是任何一个有灵魂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惨痛:国破家亡,壮士殉国,江山如血。
我看见,那天,如血残阳拉长了他忧虑衰弱的身影,伴随着猿啼如泣的哀鸣,他回望祖国,两行浊泪奔流在他清瘦却刚毅的面庞,风儿吹起他的长衫,他怀抱巨石悲啸一声:“再见了,我的祖国;再见了,我的故土;永别了,我的楚人!”随即,万朵浪花旋起夏的舞蹈,将一个不屈的灵魂永远拥入自己清冽的怀抱!此刻,江水呜咽悲鸣,夏花失颜垂立,时间为之停滞,他的夙愿在理想中彰显,他的人格在长眠中永生!在那一刻,他,轻松了,解脱了,终于可以了无牵挂地走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光辉的思想总会闪耀不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站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国土,我要骄傲自豪地告诉屈原:我们祖国早已经归于一统,消灭了剥削,没有了战乱,人民安居乐业,祖国兴旺发达,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你理想的国家早已经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在以海纳百川的气概大步向前,所以,请你安息吧,我的诗人,我的英雄豪杰!
堂堂大中华,英雄辈出,但也有一些不耻之徒败坏我们民族的尊严,践踏民族的肉体。我想,假如我们全民若能有屈原屈大夫的民族气节、若有他的爱国情怀、若有他的英雄气概,就不会出现携款出逃的贪腐巨腐,就不会出现鱼肉乡里的父母官,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显贵一个个加入了外国国籍,成为扬眉吐气的“x籍华人”,更不会出现郭美美事件、暴徒袭民事件......难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竟不如一个2000多年前的楚国吗?故人尚且在千难万阻中寻找救国复兴的道路,我们在如此和平富强年代有什么理由不爱我们的国家呢,难道,我们要让屈原从汨罗江中悲愤地腾跃而出吗?
屈原去了,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怀念和思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重读他光辉而灿烂的思想佳作和取义成仁的民族气节,让我再一次读懂了屈原:那是一种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那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民族信仰,为了祖国,为了信仰,纵使舍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