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君:毓秀桥印象 | |||
煤炭资讯网 | 2014-6-29 20:35:49 散文荟萃 | ||
农历甲午年荷月初,走出深山矿区漫步在毓秀桥,触摸桥上石栏,伴着潺潺的流水声,凝神思绪飘荡远方,一股古朴苍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感觉到350多年前昔日人们熙熙攘攘的喧嚣,听见了侧身而过的轿夫马儿匆匆前行的足音,
锍秀桥南北走向横跨陕西韩城市金城区南端澽水之上。因在韩城老城之南,老百姓俗称为“南桥”, 桥北紧傍韩城市南关,是昔日澽水南北惟一的通道,更是联接秦、晋的咽喉之路。 据史载:韩城毓秀桥为清康熙年间韩城邑人刘荫枢所建。刘荫枢,字相斗,号乔南,自号秉烛子。明崇祯10年(公元1637年)生于韩城潭马村,康熙15年(公元1676年) 丙辰科进士。历任兰阳知县,吏、刑部给事中,户部掌印,江西赣南道副都御使,云南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正使。康熙47年(公元1708年)任贵州巡抚。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 赐金归里, 翌年病故, 享年87岁。毓秀桥是刘荫枢时任云贵巡抚期间出资所建,始建于康熙41年至45年(公元1701—1705年),时称“南桥”, 乾隆16年(公元1751年) 重修, 更名“集胜桥”, 乾隆21年(公元1756年)维修后改名“毓秀桥”。2013年5月,毓秀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锍秀桥桥体全部用花岗石条砌筑,共有10个拱形桥孔,桥全长180米,桥面宽4.5米。桥墩呈梭形,桥面呈弓状,石缝间嵌铁锭加固,桥两傍为石栏,望柱东有101个,西有99个,柱头雕饰兰瓜、桃子、西瓜、葫芦等瓜果模样,栏两端各设置象征守护卫头戴风雪帽的石人坐像,意喻在此守桥护卫。每孔桥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栩栩如生。桥北西堤上,柳树摇曳生姿,树后三层飞檐翘角的“望河楼” 彰显着匠心。桥南有一座木牌坊,中间的门楣上方有一书为“示我周行” 四个行书大字的牌匾,盖引自《诗经. 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句,彰扬人们待我很友善,指示大道让我行。反映出外做官的官员归乡时繁盛的“四方会归” 之景, 更有形容读书入仕成果“户尽可封” 之情。
锍秀桥桥下澽水河昼夜流淌向东归黄河,不时泛起的朵朵浪花,闪烁一个“刘抚院三两银子卖桥” 的动人故事,彰显“好男不端祖宗碗,儿孙兴旺福泽远” 的中华美德,传古流今。
据当地传说,一次,刘荫枢回乡探亲,儿子对他说:“我们派人往桥头一坐,只要向每个过桥人收一枚铜钱,我们就有享用不尽的财富啊!”听了这话,刘荫枢想:“我建桥本是造福乡里的一件好事,没想到儿子竟然想以桥敛财,敲诈百姓。有我活着也许他还不敢这样做,等我死了之后,他要是这样做怎么办?我得想法子断了他这个念头。”第二天,刘荫枢便差人给韩城知县送去一张请帖,请他到家里来议商量卖桥之事。最终刘荫枢象征性地以二两八钱银子,将桥卖与韩城二十八里村社,并立字据为证。此时,儿子着急了:“我们建此桥,已经倾尽了家产,人家当官,家中都有钱有地,您看看我们家有什么啊!”刘荫枢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年我一身清白、两袖清风,对得起朝廷和百姓。我造桥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们,现在卖桥却是为了你们!许多人做官敛财,致使儿孙骄奢淫逸,多堕落成纨绔子弟,这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啊!你们要是人人都能自强自立,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毓秀桥坚守澽水河,向人们彰显着古人培养后代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的传统美德,诉说着古人清正廉洁、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高风亮节,这也许就是毓秀桥数百年来凝聚的桥魂魅力所在吧!
图片: 毓秀桥远景
|